我走进一家超市说:“……”突然我不知道我该怎么说了,不知怎样表述要想要的东西。
“我要买粉……,那个不是那种米粉的米粉。不是水粉,是粉干。“店员还真不懂。
我只能说,像面条一样,但是大米做的。店员很快就拿来了——春丝米粉。再往货架上找,有我们熟悉的麻姑米粉。
“请问当地人是怎样叫这种东西的?”呃,店员是北方佬,只识挂面。对,他们认为货架上干干的那是挂面,面条是那种湿乎乎的东西。
我们纠结的是:水粉、粉干、河粉、扎粉、湿粉、冷粉、烫粉………………
我特意用二个星期认真阅读了网页结合自己的常识向江西省南城县以及所有吃粉的广西、云南等地群众做如下汇报:
定义如下:水粉、米粉、粉干、米线都是大米制成的类似面条的条状物品。
有些网页认为米线是大米制成,米粉掺了别的粉,X、、X、X。
首先把河粉排除。因为河粉是磨米浆、蒸粉皮,再将粉皮卷好切成细条而成。工艺明显不同于粉干、米线。说它的味道不如米粉韧滑会有广东人民打我吗?
粉干据说是客家语,它和米粉表达的是一个意思。
水粉之所以叫水粉,不是因为它水淋淋的,在一个制作工艺中看到
“压出来的米粉条还没有全熟,还要再蒸或煮过才会全熟,如果用蒸的是炊粉,如果用煮的就是水粉”原来如此!
第一问:只有南城有水粉吗?
当然不是,南丰人民捷足先登已经成功将“南丰水粉”注册为江西著名小吃。所以南城人民想打水粉这块牌子,还要问问人家。
第二问:这种制作工艺是独有的吗?
用大米制成的面条状物据说从秦始皇那时就开始了,是因为北方士兵吃不惯大米。
这种东西怎么吃?一,做好了就吃。二晾干了收好,以后慢慢煮着吃。
做好了马上吃的有两种,一种是调米浆用漏勺漏进锅内,煮成线状物。可以叫漏粉或别的名称。
另一种就是江西南城人民热爱的水粉了。
水粉的制作过程大致是:浸泡、磨浆、装入布袋中压水,搅拌、发酵、挤成粉条、入塘锅煮、过冷水、成团。
(这张图来源于“抚州古村那些事”。摄于河东。它是展现了塘锅、烧糠的老虎灶,窗子下面是准备压粉条的粉团。我看过很多榨粉图,这一张是拍的最美的,其余的都很^^^^^^^^^zhang.)
无论是前面所提到河粉,还是刚才说的漏粉,都没有发酵过程。而南城水粉一定有,并且忌讳提这一点。南城人民认为那种晾干了收起来吃的粉干没有这一过程,所以更健康。
然而……看一下“宜春扎粉”的制作工艺
“扎粉是一种发酵粉,浸米时间较长,冬季10-20天,夏季5-6天。在浸米的过程中,使野生的酵母菌和乳酸菌等在浆水中繁殖,使其产生发酵味。浸好的米带有臭味,这是正常的,制成扎粉后香味好。”
这个扎粉是晒干后慢慢吃的。
经我耐心认真的看过众多工艺方法,认为景德镇的“冷粉”,上饶的“烫粉“,桂林的“生榨粉”,昆明的“凉米线”,都差不多属于“水粉”,都是现做现吃,无须经过晾晒。工艺大体相似。不同的似乎是“冷粉”更粗,“凉米线”是凉拌着吃。
那么它们的制作过程有没有发酵呢?我看到网页上也有人在问这个问题。
来,看答案
“传统生榨米粉制作起来很辛苦也很讲究。首先……接着将米粉团放到石臼中捣成糊状,直到粉团完全粘成一块手感柔软的大白糕,再经过三天的自然发酵,就成为榨粉时用的粉团了。
这是桂林。
南宁市区内生榨米粉店通常将米浆发酵一晚后,次日使用,酸味薄弱;而蒲庙生榨米粉使用的米浆起码发酵两日三晚,第3天才开锅使用,那独特的酸溜溜味,远在10米之外都能闻到,诱惑极了。
这是南宁。
云南米线制作,有两法:其一,取大米发酵后磨制而成,俗称“酸浆米线”,其工艺复杂,生产费时,然口感好,滑爽回甜,有大米清香,为传统制法。
这是昆明。
南城人民想不提的东西成了特色,看,越酸越好,桂林米线还有“小醋”的说法。
桂林人生榨粉是这个样子的。
(斑驳的台面和墙,比起南城人民的水粉也好看不到哪里去。)
第三问:为什么南城人吃的是水粉,而在周边有的地方吃的是粉干?
我看了看地图打算瞎说一下:
“三国吴太平二年(公元年),分豫章郡另置临川郡,又分南城县另置南丰县、东兴县和永城县。而东兴、永城两县范围,正是今黎川地域,该两县当时与原所属县南城一起,均隶属临川郡。”
这三个地方都是有很多河流的地方,所以大家一起坐下来吃水粉。(黎川人民也是吃水粉的)
河和水粉有什么关系?当然有,以前运输主要靠河运,交通便利,人口众多,才能吃水粉。水粉的特点是现做现吃,当天做的水粉,上午十一、二点就会被倒掉。这充分体现了两点:一、吃水粉的地方不差粮食。二、吃水粉的地方人民都有钱吃早点。南城汉以来就为临川郡的郡首,临盱江水运发达,制药业兴旺,年被日*轰炸后才衰败下去的。有钱有粮才吃得起水粉。粉干更便于保存和长途运输。关于这点有人不相信,不相信可以去看历史,我们谈的不是现在的南城县富不富,而是在米粉刚被发明的秦朝,以及后来的汉朝。南城县自古以来一直为郡首,如果它不发达,如果它不是人口众多,怎么能撑起一个当天做当天上午就会被处理干净的短保质期大众食品。
同理,如果把水粉拿出南城,它的口感虽好,可是现做现吃需要量大才能支撑得起,而且它变成量小而贵的食品,就失去了市场活力,这就是南城水粉走不出南城的原因。这点可以比对下生榨粉,你看人家就那么拿手榨一点。
关于粉干,也就是“米粉”,再多说一句。现在的有的米粉没有发酵这道工艺,是因为可以靠强大的机械力量在磨研压制中发热成型,不再需要发酵了。这样做成的米粉是长长的,剪断挂起晾晒干,比如麻姑米粉。上塘的粉不是这样,看过的人告诉我,它是压榨后蒸熟(这就是“炊粉”)然后盘成一圈一圈平摊晾干。所以上塘粉入开水就滑嫩如水粉,而麻姑米粉耐煮。
看完感觉如何,我是想大笑三声,哈、哈、哈,南城水粉。
噫,古河不再,而晨起食一碗水粉却做为古文化的见证,和南城方言一样存在南城人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