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中秋的呼唤(外两首)
文/赵成
摆上香案焚香祷告
这世间又多了一个嫦娥
玉兔对着镜子哭红了眼
月饼敞开心扉无人解答的
纠结伏在案头心事忡忡
中秋的呼唤像只马蜂乱咬
被蛰伤的人越嘬越痛
风停不住脚步老家站在梅雨里
泪水涟涟只能眺望的故乡不思茶饭
有的人打开窗户有的人
一把推开月光
乡愁
乡愁,
是那扇再难开启的木门,
被生锈的铁锁锁紧,
站在门边的身影,
春联的颜色般早已淡去。
乡愁,
是那一眼望不见底的深井,
吱吱呀呀的摇撸声,
被荒凉的秋风越吹越远,
残缺不全的木桶,
再也盛不下当年的甘甜。
乡愁,
是那些生生不息的树木杂草,
在渐渐淡忘的记忆里,
依旧枯了又绿淡了又浓,
那些还能叫出名字的杂粮,
还能咀嚼出当年的滋味。
乡愁,
是那些记不起名字,
却时常梦里看到的人和事。
越是回不去的,
越是时时让人*牵梦萦。
望乡
春天来的时候
土地里长满了疼痛
穿着三十年前一样打满补丁的衣服
抛荒的土地喋喋不休地哭诉
田地上的沟渠青筋暴起
被水改的刀划破
伤痕累累的臂弯倔强围圈一小滩黑水
手术未愈的黑痂一样触目惊心
麻雀喜鹊占据了乡村的天空
肆无忌惮地在房檐下树枝上做着造房子的梦
偶尔会对着田地上去秋的稻茬发愣
明天的早餐我们吃什么
田埂上走过的身影
是被贴上衰老标签的父辈
佝偻的身体拖着只能小心挪动的双腿
在*色和绿色争抢的田野里
沦落成乡村记忆的小黑点
村庄里的年轻人
被捧豆子一样装进城市的口袋
跌跌撞撞在城市的夹缝里求生
有的生根发芽
有的长成了一茬茬被收割的豆芽
村庄里的老屋
成了熄灭烛火的灯笼
村边不远的坟茔上雨淋碎的塑花纸屑
努力向人们证明着曾经鲜活的过去
乡村的记忆在这里戛然而止
春天来了还会走
与衣着光鲜的回乡青年一起
将面朝*土背朝天的辛劳和嘲弄
丢垃圾一样甩给过去
失了*的乡村还算故乡吗?
25、这一刻,只有月光(组章)
文/李本明
(一)
秋夜,苍穹辽阔,月光溶溶,空灵飘缈。夜色罩着银白的薄衣纱,午夜在漂泊。月光如水,浇开一地虫唱。秋虫唧唧,草丛扒开情感,灵*不再蛰伏,如弦如诉。月光拎起一枚落叶,轻得不能再轻,没有声响。一首诗,就这样霜降,有点冷,但我喜欢。这一刻,只有月光,夜无眠。
(二)
一轮明月,捆着时间,被磨弯磨薄,仅剩一把生锈的镰刀,一刀下去,桂树不见了,玉兔不见了,砍伤思念。天上人间,又圆又缺,人间天上,又缺又圆。像一朵花,瞬间永恒,开开合合,离离合合。相逢是圆,离恨是缺,把月挂在西楼,雁声穿窗,弯着脊背的人字,最接近月之圆心。这一刻,只有月光,夜无眠。
(三)
背景是天涯,一扁舟出发时间,为了海上也能生一轮明月。一轮明月,又大又圆,清新如苹果,青春饱满。在海底泡了一个澡,多少人用眼光捧起。天涯是站台,搭建古人的站姿,吟哦一双眼光,霜露无声地下。这一夜,刚好是中秋,月出奇的圆,神州的圆。借月饼的圆啃掉月光的圆,思念全消化肚子里。这一刻,只有月光,夜无眠。
26、明月山(节选)
文/铁万钢
(一)
神秘的云谷里,云雾一直在演变流水。
一气呵成的山泉带着飞白,带着仙气,从高处书写下来,
灵动的笔触与岩石的棱角刚柔并济,自成一体。
时间的苔藓长在崖刻上,也长在流水声里。
风在崖壁上拓帖,雨在崖壁上拓帖。
从低处走向高处,探寻流水的源头,流水领着我靠近明月。
走出云谷,黎明便出现在攀登而至的顶峰。
我忽然发现,昨夜的月光已变成满山的云雾和水气。
月光如此潮湿,夜晚究竟掩藏了何人的伤感?
(三)
明月山群峰并立,十几座山峰连成圆弧形,
云雾在山峰之间荡漾,一如缓缓飘动的美发。
我猜想,明月山想必就是明月丢在宜春的一件发箍。
明月没有了发箍,月光飞瀑一样流下来,在峰峦之间造出山岚。
鸟儿在山间飞来飞去,梳理着山岚,梳理着明月零乱的心思。
深夜,月光抵达每一个山峰,覆盖了每一片竹林。月光下,
竹叶是数不尽的剪刀,剪不断从远方到宜春、从宜春到远方的相思。
(六)
从虹桥转乘高铁的游客,几乎是飞到了宜春,再飞往温泉。
缺硒补硒,方言里补几句上海闲话,肌肤中再补一缕明月山的月光,
于是,来宜春度假,人人会背这两句诗:不慕天池鸟,甘做温泉人。
在陶渊明的故里,在60多摄氏度的温泉水中,
心潮很容易和春日熔接在一起,
身影很容易和神仙拼接在一起,不留罅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