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肉细腻爽口,鸡汤鲜美,
这道铜鼓竹花鸡真好吃!”
10月8日
宜春市旅游迎宾宴继续开席
厨房里
厨师们正精心为游客们烹饪美食
场外
独具铜鼓特色的歌舞轮番上演……
游客们品尝着铜鼓客家美食
纷纷赞不绝口!
在赣西北的铜鼓县,丰饶的大山一年四季为山民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珍贵食材,“靠山吃山”是铜鼓美食的一大特色,“土”味十足。烟笋、竹山鸡、野山菌、药膳汤……“荤素搭配、营养均衡”的美食不仅使人流连忘返,还让铜鼓成为了江西首个“中国长寿之乡”。
不好意思
小布看馋了
眼泪不争气地从嘴角流下来了
给大家推荐一下
铜鼓客家土八碗和包圆
马住
药膳凫鸭汤多年前,从闽粤迁徙到铜鼓的客家人把洋鸭带到了铜鼓。凫鸭个大、毛黑、头上有红冠,饲养时间长,肉质鲜美。客家人做凫鸭一定要选取散养一年以上老鸭,并根据个人的口味、身体所需添加药材,是老年人、妇女产后的滋补佳品,也是招待客人的佳肴。
铜鼓竹花鸡在多年前的《山海经》中,就有“竹生花,其年便枯”的记载,竹子是多年生一次开花植物,竹子开花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铜鼓有着丰富的竹资源,散养在竹林的竹花鸡以吃竹花、竹虫为主,不仅肉质紧实、味道肥美,而且,竹花是一种名贵中药,有镇咳化痰、理气止痛、镇惊的功能。
和菜一家亲这道菜是客家人家宴的传统菜,以示阖家欢乐,幸福美满。用料都是山里的时鲜。多种食材的组合、碰撞产生的裂变效应,味道相互渗透,却满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族群宗亲理念。
客家红烧肉客家红烧肉是铜鼓宴席必不可少的一道菜。用山里土猪的五花肉,煮熟、去油、成型后,每一块足有2、3两重。客家红烧肉的做法与东坡肉相似,“慢著火,少著水,多放糖,多放酒,火候足时它自美”,肉质肥而不腻、滑嫩爽口。
红*豆腐大豆食品是唯一能够抗衡肉类的植物性食材,铜鼓客家人称赞豆腐有和德,吃豆腐的人能安于清贫,做豆腐的人也懂得“顺其自然”。铜鼓用富硒土壤种植的大豆、原生态的山泉水、传统石磨加工的豆腐,外酥里嫩,味道纯正,深受食客的欢迎。
特制土烟笋烟笋是铜鼓的特产。烟笋受人青睐,“美味”只是原因之一,“健康”则是原因之二。烟笋富含的长纤维对人类的肠胃内壁具有极好的“清扫”功能,是消化道的优秀“清道夫”。烟熏火烤后的笋干具有一种独有的大山原生态灵韵,令人一尝就能味觉出深山竹海里的苍翠风味。
爆炒野山菌“不时,不食”,是客家人饮食最重要的特征。在四季分明的铜鼓,不同的时节,呈现出千姿百态的美食。野生菌是一种山里普通的食材。然而,客家人永远不会被固有的味道所束缚,他们以自己对食材的精准把握,对味道进行组合,调和出令人叫绝的口味。
腊肝“东”白菜腊肝“东”白菜又称“面子菜”,是铜鼓客家别具风格的特色菜肴,具有独特的风土人情和深厚浓郁的文化底蕴。荤素搭配、美味健康”的腊肝“东”白菜,是铜鼓客家人餐桌上的家常菜。铜鼓客家人热情淳朴,平素饮食节俭,不事奢华,而待客则十分大方。在条件艰苦、物资缺乏的年代里,主人只能将少量荤菜覆盖在蔬菜、副食上面用来待客,谓之“面子菜”。
包圆包圆是铜鼓客家人特有的美食,寓意团圆,以红薯粉和芋头为主要原料,腊肉、冬笋、大蒜苗为馅料,做成饺子的形状。包圆口感独特,细腻绵软,用包圆款待尊贵的客人和团聚的亲人,更是过年过节一道佳肴。食物中寄托的丰富情感,折射出客家人的精神文化的内核。
10月6日
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古井泉街游人如织
袁州府乡宴开席了!
菜还未上
锣鼓唢呐声先入于耳
小吹小打外加唱高腔
张扬着节日的喜庆
这在袁州叫作唱先席
袁州府乡宴菜品丰富
荤素搭配,组合自由
可繁可简,丰俭随意
下面跟着小布一起去现场看看
“群英荟萃”的袁州府乡宴吧!
袁州府乡宴
现场人气旺
三星鼓助阵
后厨十分忙碌
准备上菜了
给美食拍美图排队取菜评委点评
开心品尝太好吃了这么美味的袁州府乡宴
有什么特色、来历,又有何故事呢?
来看
袁州头菜
袁州头菜选用本地宴席上常用的头菜肉皮、肉圆、鹌鹑蛋,配上茶树菇、金针菇、木耳、竹笋、姜片、香葱等,加入鸡汤用文火慢炖而成。该菜品据说为南宋时温汤民女夏云姑入宫成为夏娘娘离别家乡时首创,寓意中头彩拔头筹,由于食材易得,色香味俱全,一直是袁州民间节庆家宴上的第一碗菜。
袁州肉圆汤
袁州肉圆汤是袁州传统宴席上的一道名菜,以味道鲜美、口感活溜而著称,也称活圆。选用肥瘦相间的新鲜前夹肉,除皮切碎后加入蛋清、淀粉、荸荠和适量的盐,再用刀剁成极细腻的肉茸,捏成肉圆,蒸熟成形后盛碗加水,再次入笼蒸熟。袁州肉圆汤,其汤色清澈如天空之境,肉圆沉浮于汤中如团团彩云,满目清爽;食之,清汤鲜美,肉圆鲜活,名副其实。
新田烂肉钵
烂肉钵选材袁州本地土猪肥瘦相间的前夹肉辅以本地茶油和大蒜段和原汤,讲究原汁原味,以醇醇的肉香取胜,很少掺杂其他味道,有肉有汤,肉烂汤醇,代表的是女儿的孝心,是传统孝敬文化的体现,其作为袁州人孝敬父母的礼数,是袁州很独特的一种礼俗。
天台老俵鸭
天台老俵鸭得名于明朝开朝皇帝朱元璋,选用袁州当地放养的麻鸭,经过煽炒、闷蒸等多道程序烹饪而成。它以鲜辣味为统领,各种滋味纷至沓来,给人一种连绵不绝无穷无尽的味觉享受,是佐餐下酒的绝美佳肴,也是袁州节庆宴席上的一道名菜。
金瑞米粉辣椒
选用袁州特产红辣椒,以富硒糯米粉、适量食盐和五香粉拌匀后小心灌入辣椒空腔内,筑实后装入倒水坛中,密封坛口一个月,再在油锅中用小火慢慢煎熟。菜品味道独特,辣香中微微带甜酸,并有一种特殊的菹香,口感软韧耐嚼,是一道很受欢迎也很值得品尝的袁州地方特色菜肴。
洪塘鸡公嘎嘎
袁州自古有“吃了立夏子,榔头打不死;吃了立夏羹,老哩返后生”的说法,“鸡公嘎嘎”作为一道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名菜,选材袁州蕃薯粉、本地山茶油,再辅以本地辣椒、大蒜苗,味道香辣鲜美,韧中带滑软,虽是素菜,却能吃出荤菜滋味。
飞剑潭有机鱼
飞剑潭原名“溜剑潭”,潭水清冽沏透甘甜无比,宛若仙水,潭中所产之鱼也是鲜美无比。飞剑潭有机鱼就是选用飞剑潭水库放养的鳙鱼鱼头烹饪而成,它讲究一个“活”字,肉活如水豆腐,入口消融,只留满嘴鲜美;汤活如鲜乳,喝一口立刻转甜味,而且有种沾嘴的感觉;就是那一根根晶莹的鱼骨都滋味无穷,令人吮之不舍,恨不得嚼碎吞下。
袁州园豆苗
袁州风俗,喜欢将芽菜、嫩苗之类生长快速的蔬菜称作“发菜”,如韭*、豆芽、豆苗之类,人们相信在大年初一吃了发菜,这一年都会发达呈祥。以前大年初一清晨,宜春城内大街小巷里,“要发菜吗”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它与买家“我要发菜”的喊声相为应答,形成了宜春特有的节日风俗。豆苗作为发菜的一种,也是节日家宴上的常见菜。此菜采用袁州园所产有机豌豆苗,用山茶油清炒而成,色泽青翠,原汁原味,口感鲜爽,富含营养,蕴意吉祥。
南庙豆腐
话说千年前,宜春南庙有个汤翁,做的豆腐香嫩,堪称一绝,人称豆腐佬,家中颇富,招人嫉妒。同行王里正嫉妒不已,设狠计谋害之,与衙门、庙住勾结。可巧的是,逢大文豪韩愈过此,巧破此案。并将易惹祸患的宝物玉版丢入古泉,成就南庙千年名豆腐。该菜采用半煎闷方法烹饪,煎的一面焦绉呈酱红色,另一面则肥嫩如凝脂,口感嫩滑,口味咸辣鲜美,具有浓郁的赣西家常菜风味。
慈化鸡
慈化鸡精选袁州农家散养土鸡,配合袁州特有的山茶油、小米椒、大蒜和姜片,以酸、辣为饵,将鸡肉的鲜美极大地激发出来,味道酸辣可口,鸡肉鲜嫩不腻,且色泽红亮,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佳肴。
彬江牛肉
彬江地处袁河两岸,自然条件优越,土壤富含硒元素,加上水丰草茂,十分适合饲养*牛。彬江所产*牛肉鲜嫩美味,历来远近闻名,早在百余年前,坊间便有“吃牛肉走彬江”的说法。彬江牛肉选用当地特产的富硒*牛腿肉,配以冬笋丝、大蒜梗、红椒丁,用茶油快速爆炒,再加适量酹酒、酱油馔一下,即可起锅。此菜,牛肉滑嫩鲜美,冬笋青脆爽口,口味咸辣适中,历来为餐桌上很受欢迎的菜肴之一。
英山瓯仔糕
瓯仔糕是流行在彬江镇英山村一带的民间传统小吃,做法是先将籼米掺少量糯米用水泡胀,水磨成较稀的湿浆,再将瓷瓯内壁涂点食油,注满磨好的米浆,入笼猛火蒸熟。瓯仔糕外形如瓷瓯,糕体雪白晶莹如含苞欲放的白莲花,带有浓郁的米香,口感筋道,味道香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