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地方篇36江西省宜春市科协深化改革创
TUhjnbcbe - 2025/2/23 23:24:00
北京去哪里医院治疗白癜风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xcxbdf/

编者按

年7月,中央首次召开党的群团工作会议,成为党的群团工作的重要里程碑。5年来,中国科协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战略部署,扎实推进科协系统全面深化改革,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组织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共同谱写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篇章。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群团组织和群团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召开5周年之际,“科协改革进行时”推出“落实群团会议精神”特别栏目,重温总书记要求,生动展现近年来包括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在内的科协系统改革创新实践,强化新时代科技群团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

江西省宜春市科协以创新驱动助力工程为切入点,积极改革创新科协组织服务科技经济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走出了一条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实路子、好路子。

背景

江西省宜春市通过改革增动力、激活力、提内力、聚智力,创建中国科协创新驱动助力工程试点单位,积极改革创新科协组织服务科技经济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走出了一条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实路子、好路子。

科技协同创新联合体签约仪式

宜春市科协以创新驱动助力工程为切入点,积极改革创新科协组织服务科技经济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在创新驱动发展中发挥科协组织优势作用,打造高端创新平台,服务重点产业精准化。强化对外科技交流,探索合作渠道多元化,建立高效推进机制,对接高层次人才常态化,真正成为党领导下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

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建立了一批政产学研用创新平台

“借脑”发展,先后与20多家全国学会、省级学会开展合作交流,建立学会服务站11个。推动学会专家与重点产业对接,举办第三届江西(宜春)锂电新能源产业合作推进会暨中国(宜春)锂电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中国锂业大会暨第四届中国(宜春)锂电新能源产业高峰论坛、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大会宜春专场论坛等产业对接会、高峰论坛等活动13场,邀请多位学会院士专家为宜春多家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推动签订了《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与江西省锂电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建立协同创新体合作协议》《江西省宜春市有色金属产业协同创新联合体协议》等一批合作协议。与国家级学会联合创办科技协同创新联合体,建立北京大学宽禁带半导体研究中心高安研究院、南方富硒产业研究院、中国科协上高县水稻科技小院、樟树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分中心等一批科技协同创新联合体30多个。

(二)解决了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加强与全国学会的沟通联系,采取“学会+企业”的合作模式开展会企合作。先后组织宜春锂电新能源新材料企业与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对接会4次,邀请30名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专家与多家宜春锂电新材料企业参加对接洽谈会,为企业涉及技术研发、发展前景、生产工艺等方面多个问题和需求给予解答和指导。开展成果转化、项目推介、技术攻关、人才培养等科技服务活动,组织学会专家与企业签订项目合同6项,为宜春解决了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12个。其中,江西浩海锂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南昌大学、江西省化学化工学会等单位共同研发的锂云母全组分利用绿色工艺及关键技术,通过了中国化工学会组织的国家级科技成果评价,解决了废渣综合治理利用难题,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南氏锂电新材料有限公司、瑞彩科技有限公司等4个科技项目参加成果鉴定,被认定为国际领先水平。

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联盟在线签约会议(宜春会场)

(三)引进培养了一批高层次人才

通过举办高层次学术会议、产学研合作会议、高峰论坛、创新创业大赛、考察访问等形式,深化与海内外科技社团的交流。与欧美日韩发达国家和深圳市、苏州市等发达地区科技社团组织建立合作关系,举办“海智赣鄱行”——海外人才创新创业项目(江西宜春)对接会,组团赴日韩开展科技合作交流访问,与美国江西国际交流协会、中国科协—FCPAE欧洲(比利时)和蜂巢聚创(纽约)海智基地等组织签订合作协议5项。共柔性引进8名院士、高端人才人,其中硕士人、博士37人、博士后4人。推荐申报省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7名,推荐申报江西省引进培养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22名。

“海智赣鄱行”——海外人才创新创业项目(江西宜春)对接会颁奖暨签约仪式

(四)推动了一批项目来宜投资

通过举办“海智赣鄱行”—海外人才创新创业项目(江西宜春)对接会、院士国医名师宜春行暨首届中医药与大健康宜春高峰论坛、第三届江西(宜春)锂电新能源产业合作推进会暨中国(宜春)锂电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中国(樟树)中医药峰会和中国·宜春国际锂电新能源(汽车)产业博览会等活动,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陈香美、郑绵平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南策文、钱逸泰等院士专家出席会议并做报告,签约产业项目29个,签约金额.35亿元,扩大了宜春锂电新能源和中医药产业等产业宣传的覆盖面、影响力,提升了产业发展层次,延伸了产业链条。

(五)开展了一次调研咨询活动

组织专家深入开发区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在科技合作、人才引进方面的需求,形成《发挥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作用助力锂电新材料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关于“产业兴市、工业强市”的调研报告》《锂电池技术专利分析报告》《宜春市中医药产业协同创新发展研究》等决策咨询报告6篇,得到市政府领导的重要批示。制定《宜春市生态+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宜春市锂电产业发展规划专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2项。

(六)推动了一批企业应用科技信息服务产品应用服务

通过多元化对外科技合作交流,有效推动了宜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广应用科技信息服务产品注册企业家,产生成果案例19件,其中申请外观专利2件、发明专利3件、实用新型专利3件,1件发明专利、1件实用新型专利获得授权,产生了5项新技术、4项新产品。新增经济效益多万元,节约研发投入万元。

经验启示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创新协调机制

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研究和指导。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统筹协调,建立沟通联系协调常态化机制,多次组织市委人才办、市工信局、科技局、卫健委、宜春经开区、袁州区、樟树市等部门召开推进工作会,发挥各个成员单位职能作用,上下联动,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形成合力。加大对典型事例的宣传力度,营造助力工程建设良好氛围。

(二)强化政策引导,营造激励创新环境

出台《宜春市创建中国科协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示范市实施方案》《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有效加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等产业扶持政策,规范市场环境,激发创新活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杠杆作用,使更多的资源和要素投入到科技创新中,推动产业发展。

(三)创新组织模式,建立创新导向机制

正确引导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和各类创新资源有效配置,采取“学会+企业”的合作模式,通过国家级和省级学会引荐,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切实解决制约重大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

(四)建立研发转移机制,完善创新科研体系

以企业为创新主体,建立各类科技创新平台。

一是与国家级知名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先后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航空、航天五院、中国技术交易所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二是通过举办产业合作推进会、高峰论坛和学术交流活动等方式,实现产业与项目、人才与资源精准对接,形成产业推介与论坛峰会工作模式,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国家级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产学研用创新平台。

三是依托乡情“找院士”,依托产业“找院士”,大力实施“寻找院士专家工程”,通过乡情感召、产业对接、优化服务,为企业和院士合作牵线搭桥、精准对接。

(五)“培养+引进”双管齐下,构建招才引智模式

一是实行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引进制度。制定出台《宜春市创建中国科协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示范市实施方案》《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实施意见》《中共宜春市委关于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加强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宜春市院士工作站管理办法(试行)》《宜春市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强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引导。

二是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实施“百千万人才引进工程”,统筹全市人才发展专项资金2亿元,用于重大人才工程项目和人才引进、培养、奖励等。推动各类开发区(产业园区)建立学会服务创新联盟,支持企业建立学会服务创新示范站。

对策建议

建议中国科协建立完善网络合作对接平台,实现企业与全国学会快捷、便利、精准地对接合作。组织科技服务团深入地方开展调查研究和对接。

建议积极推动全国学会科技人才、科技成果、科技智库、科技信息、科技类公共服务产品等资源更多地向地方聚集,推动学会、科研院所实质性地开展决策咨询、产品研发、技术转化应用和人才引进培养等多方位合作。(编辑李阳阳)

来源:中国科协改革工作办公室

1
查看完整版本: 地方篇36江西省宜春市科协深化改革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