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五大淡水湖,分别是江西的鄱阳湖,湖南的洞庭湖,江苏苏南的太湖,安徽的巢湖,江苏苏北的洪泽湖,截至今日,前三大湖都出台了环湖经济圈规划,而排名后两位的巢湖和洪泽湖虽有提议,但还没有正式出台。
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空间范围以南昌为核心,昌九工业走廊为重点,以环湖设区市九江、景德镇、鹰潭为主要支点,环湖高速公路和铁路为轴线,辐射周围50公里左右范围。以县域为单位,大体包括南昌市9县区,九江市10县区,景德镇市4县区,鹰潭3县区,上饶市的鄱阳、余干、万年3县,抚州市的东乡县共30个县市区。这是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的基本区域,从长远发展角度看,可以扩大辐射到上饶、抚州、宜春市的其他部分县市。但近期范围不宜扩大过多,以保证中心城市有足够的经济密度和辐射力。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湖,位于江西省北部。湖体分属江西省的九江市濂溪区(原庐山区)、湖口县、庐山市(原星子县)、共青城市、都昌县、永修县、南昌市新建区、鄱阳县、余干县、南昌县、进贤县等地区。当湖水位22.59米时,湖泊面积为平方公里。湖体南北长公里,东西平均宽16.9公里,最宽74公里,最窄3公里,湖盆自东南向西北倾斜,比降12~1米,湖岸线长约公里,湖泊形态系数,发展系数(弯曲系数)为6。湖中有岛屿41个,面积平方公里。
环鄱阳湖经济圈,构建环鄱阳湖城市群,广纳资金、人才、技术和产业,大力发展生态特色种植业与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转化产业与劳动密集型加工业、鄱阳湖旅游观光产业,打造鄱阳湖品牌,使之成为重要的生态产业基地、旅游观光休闲“后花园”。在产业发展重点及其布局规划中,以建设出口加工区为龙头,加快建设经济开发区、星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放开发区、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加快对外开发步伐,形成全国最大的产业基地。形成纺织服装、生物医药、电子工业、食品加工、汽车及零部件配套、石化工业等产业聚集区。
江西省发改委公布的《环鄱阳湖地区经济发展规划》中,环鄱阳湖经济圈范围涉及南昌、九江、上饶、鹰潭、抚州和景德镇六个设区市,土地面积多平方公里,占江西全省总面积30%以上,重点规划范围为鄱阳湖地区15个滨湖县(市、区)。
环鄱阳湖经济圈,从规划起始就存在个天然的弱势,那就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周边没有大城市,临湖的还是些县城及乡镇,而江西花大精力打造的昌九工业走廊虽然工业强劲,也只能算是沿湖,而真正临湖的县域却经济发展滞后,开发程度偏低,大部还是走传统的农业和渔业的路子,收入水平低,人口流失严重。
另一个鄱阳湖属于季节性的湖泊,丰水期和枯水期的湖面相差非常大,这也致使了鄱阳湖周边的高等级公路缺失,而不能有效的连通湖区的各个县(市),内部来往不畅,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江西应该打造一条环湖高等级公路,将环鄱阳湖的各个县(市)给高效的连接起来。
还有,针对鄱阳湖水面季节性的萎缩,应该科学的研究,早日上马鄱阳湖生态水利枢纽,让鄱阳湖的湖面相对固定,如此也能更好的发挥出鄱阳湖的航运功能,对浙赣粤运河的修建也是极大的助力。
环洞庭湖地区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油、麻、蚕桑、水产基地,如今,环洞庭湖区横跨鄂中南和湘北,城市密集,在这一地区环绕着湖北的荆州、石首,湖南的长沙、益阳、常德、澧县、津市、岳阳、汨罗、沅江等十余座城市。洞庭湖古代曾号称“八百里洞庭”。洞庭湖位于湖南和湖北两省交界处,是湖北、湖南的分界湖,两个省也因洞庭湖而得名。洞庭湖是我国仅次于鄱阳湖的第二大淡水湖,20世纪90年代末,据水利部门测算,有面积.2平方公里,一般称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如果加上湘、资、沅、澧四水和“长江四口”多平方公里洪道面积,两者合计,由有.2平方公里。湖盆周长为.2公里,总容积亿立方米,其中天然湖泊容积亿立方米,河道容积42亿立方米。
根据《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在积极对接长株潭、武汉等大城市群的同时,湖区将培育岳阳、常德、益阳、荆州、津澧新城五大中心城市,以增强区域辐射带动作用。根据规划要求,要发挥湖区综合水运优势,加大铁路、公路、码头、机场建设力度,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形成以湖区中心城市为枢纽,以环湖公路为纽带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环洞庭湖经济圈,比环鄱阳湖经济圈更好的局面是临湖、沿湖都有大城市,长沙已经破了万亿,岳阳作为湖南的省域副中心城市临湖发展,GDP也在亿以上。
目前,环洞庭湖经济圈和长株潭都市圈一道成为了湖南的发展重心,基础建设也还在完善中。目前在建的环湖公路主要以串联区域内重点城镇、重要景点、重要港口和交通动脉为目标,按二级以上道路标准建设集经济廊道、生态游道和防汛通道等综合功能于一体的环湖公路公里,构建环湖路网。
随着长三角竞争与发展,长三角城市群的江苏和浙江两个省份为了加速太湖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共同成立了环太湖经济圈。环太湖经济圈位于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区,它是以环太湖的苏州、无锡、常州、湖州、嘉兴这五个城市构成的一个小三角,由于地缘优势,接受上海辐射,其经济发展日显突出,已经成为长三角地区“核心腹地”。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缘,古称震泽、具区,又名五湖、笠泽,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居第三,界北纬30°5540"~31°3258"和东经°5232"~°3610"之间,位于江苏省南部,北临江苏无锡,南濒浙江湖州,西依江苏常州、江苏宜兴,东近江苏苏州。由江苏省对太湖全境进行行政管辖。
太湖湖泊面积.8平方公里,水域面积为.1平方公里,湖岸线全长.2公里。其西和西南侧为丘陵山地,东侧以平原及水网为主。
太湖水系呈由西向东泄泻之势,平均年出湖径流量为75亿立方米,蓄水量为44亿立方米。太湖岛屿众多,有50多个,其中18个岛屿有人居住。
年,环太湖经济圈的苏州、无锡早已进入万亿俱乐部城市行列,常州也晋级为准万亿俱乐部城市,预定年破万亿,嘉兴和湖州的经济总量分别是亿、亿;其中苏州、无锡和常州的人均GDP超过15万元,嘉兴和湖州也达到了10万元以上。环太湖经济圈的五大经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当高,已进入我国经济发达城市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环太湖经济圈里虽然有江苏省和浙江省的5个城市,且江苏省的3个城市为苏南,也就是长三角最核心的地带,经济发展水平本身就高,目前三城都已临湖发展,拥湖入城了。而浙江的嘉兴和湖州两市,虽然也是环湖的城市,但却只能望湖兴叹。毕竟太湖水体都归了苏锡常3市,苏州甚至占据了60%以上。
而环太湖经济圈也是目前国内已然成形的环湖经济圈,或者说是先有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后来才形成的环太湖经济圈这个概念,但环太湖经济圈也存在一个问题:“北强南弱”。尽管太湖城市圈中拥有全国最强地级市苏州,但由于行政区划的隔离作用以及经济发展的历史因素,经济圈内经济实力较强的北部城市对于经济实力较弱的南部城市的辐射作用难以发挥,也难以形成经济圈内的经济“增长极”的作用。
综述国内五大淡水湖,洪泽湖和巢湖目前还没有发布相应的经济圈规划。而《鄱阳湖生态经济圈规划》早在年12月12日就获得了国务院的批准,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也是江西省建国后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规划。年2月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批复》指出,原则同意《新时代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而环太湖经济圈虽然已然成形,但尚未获得国务院批复,现已升级为环太湖都市圈,但面临着跨省的行政壁垒限制,且国家批复了苏锡常都市圈,而湖州和嘉兴也被划入杭州都市圈。
值得注意的是,预计年建成通车的沪苏湖铁路建成后,将与沪宁、盐泰锡常宜、宁杭、通苏嘉甬等线路衔接,在苏锡常嘉湖五市之间将形成“环太湖轨道交通圈”,而“环太湖轨道交通圈”的建成,无疑将是推动环太湖城市一体化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