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可以治疗白癜风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zn_bjzkbdfyy/史学专家樊明芳先生在他的著作《干洲文史钩沉》中,讲述过一个流传在江西省奉新县干洲地区的民间传说《王享富孝感晒谷石》,说的是当地一个姓王的农夫,省吃俭用供养老母的孝心感动了上天,有一天,他去挖野菜路过一块村里人用来晒谷的巨石时,光滑的石头上竟然哗啦啦地流下金黄金黄的谷子来,他赶紧取来谷箩,待谷箩装满,谷子便不流了,每每如此。日子一长,他贪心渐生,欲壑难填,到最后竹篮打水,石头上再也没有谷子流出来了。虽然此类教化故事不是很新鲜,却总想去亲自看看那块晒谷石。前不久,终于有机会邀上干洲本土奇石专家余克根先生去见识了一下。克根先生告诉我,他小时候到“晒谷石”玩过,但具体在哪个村已经记不准了,我说没关系,只要大致方向不错就行,路在嘴上呀。我俩驱车朝干洲西北方向行驶了两三公里,来到了一个不大的村庄。村口的小河里有几个女人在洗衣服,其中一位给我们指了路。根据她的指点,我们绕到村后,隔着几垅稻田,果然看见了一块巨石,上面还真晒了东西。我走近前去,目测了一下,这块“晒谷石”的面积应该有两百多个平方。爬上巨石,看清了上面晒的不是谷子,而是萝卜片儿。说也巧,这时刚好一个大婶端着一只大簸箕到石头上晒菜干来了。趁这个机会,我一边拍照,一边跟她聊了起来。我问大婶,这里经常会有人来晒谷子吗?她说有的。这里不比山区,没有竹林,打床晒垫也不容易,做水泥晒谷场嘛,也不是家家都有这样大的地盘子。所以,这里还是晒谷子的一个好地方,一次可以晒得下几千斤谷子。我向她打听这块石头历来就叫“晒谷石”吗?她说不是呀,村里人都叫它“红石”。我觉得有点奇怪,明明是晒谷石,怎么会叫“红石”呢?我再问这个村子叫什么名?她说是吉乐村坪上张家,我说干洲镇好像没有这个村呀?她说这个村不是奉新县干洲镇的,属靖安县香田乡。这下我真惊讶了,原来我们已经出县了。我又问,很多人都说“晒谷石”是干洲的,怎么变成靖安的了?她抬起手臂一指:“干洲是有一个村庄叫‘晒谷石’啊,喏,山丘那边就是。”我们来到山丘那边的一个村庄,村里都是新建不久的房屋,这个老门头却无声地告诉人们,村子的历史是悠久的。向村人打听到,这个村子的村名就叫“晒谷石”,隶属奉新干洲镇长青行政村管辖。村里周姓为主,王、彭次之。当问及“晒谷石”时,他们说以前有,现在看不到了,因为早年间被打掉用来修水圳和做房子了。我们当然失望,但不死心,既然到了这里,哪怕看看遗址也行呀。登上村旁的小山岗,看到了一大片橘子树林。刚好有个村民在给橘树剪枝。聊起“晒谷石”,他感慨不已,说这片橘林早先全部都是光溜溜的巨石,总面积有两千多个平方,娃娃们特别喜欢到这里玩耍,空闲时大人也喜欢坐到这里聊天。秋收过后,巨石上晒满了金灿灿的稻谷,一眼望去直晃眼睛;尤其收了红薯后,家家户户会约好日子一起到“晒谷石”上来晒红薯片,一簸箕一簸箕在沸水里捞出来的红薯片倒在石头上,热腾腾的香气四处弥漫,女人们笑声不绝,娃娃们窜来窜去,比过年还热闹……穿过橘林,我们竟然看到了被打掉后残留的部分巨石,不过四周都已经茅草蓬蓬了。眼前的景象一下就激活了余先生儿时的记忆,他兴奋地喊了起来:“就是这里,就是这里!”他连忙将儿时美好的记忆定格在手机里。我们发现,残石上还有刻下的字迹,可见当年这块巨石多么地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