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位于江西宜春,是一个宜春的普通县城,却拥有着独特的文化艺术——采茶戏。
高安采茶戏是一种戏曲艺术,起源于江西高安的民间彩灯,与黄梅戏类似,它的形成也是对日常的生活的一种描绘,对于江西高安本地来说,这种戏曲容易听懂且贴近生活,因此深受当地人的喜爱,尤其当地一些老人,自己也时常在家里唱着采茶戏,这是历史留下来的记忆,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也许说是一种对文化的传承记忆更为妥当。
为中共八届八中全会献演而准备在江西许多地方都有种植茶叶,这种茶叶文化在各个地方或多或少都有存在,对于一些采茶过程中当地人用唱歌或者唱曲来打发时间,让枯燥的采茶生活充满了不一样的乐趣。采茶期间,茶农们将日常琐事以及一些流传下来的传奇故事用高安方言的形式歌唱,逐渐形成戏曲,每逢灯节或收茶季节,茶农常用这种形式即兴演出以采茶为内容的节目,因以茶篮为道具,亦称“茶篮灯”,一些自编自创的表演因此诞生。
采茶戏经典曲目,年县剧团在庐山为中共八届八中全会献演《四九看妹》。80年代,高安采茶戏《孙成打酒》、《喜鹊闹梅》、《闯关》。
后来受赣南、浙江小调及高安锣鼓戏的影响,年前后正式形成。采茶戏从茶园走向舞台,走向人民大众,开始的时候配乐较简单,仅用于丝弦伴奏,不用打击乐,故亦名“高安丝弦戏”,在发展过程中,戏曲文化不断互相融合发展,南方高安采茶戏受到了京剧较多影响,采用了京剧以及民间吹打中一部分锣鼓技艺。在采茶戏中的戏曲配乐方面,或多或少的能够看到各个地区的影子,文化都是相互学习融合的,取长补短,走向舞台的采茶戏也因此有了这种发展自己的机遇,同时它又能够保留自己的特色。
孙成打酒采茶戏曲牌多来自本地区的民间吹打,有时也配其它乐器,各种乐器一齐演奏,旋律流畅悦耳,节奏跳跃欢快,气氛热烈。建国后,进行戏剧改革,高安采茶戏也推陈出新,逐渐发展为江西省四大地方戏剧之一。这是一种民间艺术,民间文化,这种小剧种能够保留至今已实属不易。
南田印象高安采茶戏的舞台语言以高安方言为依据,所以深受当地人的喜爱。江西作为一个南方省份,它有着南方明显的特色——方言。南方方言五花八门,在同一个省,可能也听不懂来自江西各个地方的方言。不过,在江西,听不懂归听不懂,仔细听还是能够听出共同之处的,有一些编的故事也只能用方言才能够表达出这个故事的有趣之处。
现如今,许多新编的曲目已用普通话与高安方言结合的方式来演唱,这主要原因一是演员的年轻化,高安方言在一定情况下有些变化,没有从前那样地道,许多年轻人甚至不会方言;二是采茶戏走向更远的舞台,想让别人更加接受它,改为更加易懂的语言更容易让人接受。
但是,这样也让采茶戏失去了它的灵魂。年轻人操着半生不熟的高安方言,唱腔的吐字基本上都是普通话,唱起来象歌剧,与观众的欣赏期望相差太大,容易引起观众的不满。尤为不满的莫过于高安采茶戏的忠实粉丝了,一些老人听了半辈子的采茶戏,都是地地道道的高安方言,这让老人们如何能够接受。
现在的采茶戏渐渐发生改变,唱戏的也早已不是原先的老一批人了。注入新鲜血液,与时代融合没有错,但是作为戏曲,演员的语言,场上的表演更是它的灵魂所在,切不可一味地追求娱乐,不要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变味儿。这是多少人的回忆,多少人的青春付出,才换来的向世界推广的机会。让世界上的人真正的了解采茶戏,了解高安方言。
图片为江西采茶戏,部分高安出品。侵权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