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脱贫攻坚在路上一把扫帚扫出脱贫路 [复制链接]

1#
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90321/6983179.html

初夏时节,笔者专程来到离宜春市区里远的天台镇上坊村,采访了靠创业脱贫荣获袁州区第三届“最美袁州人”荣誉称号的张家秋。

穷则思变

天台镇上坊村地处偏僻,经济落后。张家秋和许多青壮年一样,选择出外打工。年3月的一天,张家秋打工的生产车间突发爆炸,他当场被烧得面目全非,四肢严重变形。经过抢救,张家秋总算苏醒了。从最初只能靠轮椅行走到现在可以自由行走,在医院陆续治疗3年多,花费20余万元,但仍然落下终身残疾,并欠下高额债务。

今后的路该怎么走?张家秋心里一片迷茫。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村子里看到几个客商正在大量收购棕丝,而且价格低廉。通过侧面了解,他得知这些棕丝都是被收购去制作扫帚。他灵机一动:家乡有这么丰富的棕丝资源,如果在自己家搞个棕丝扫帚加工作坊,该多好啊!想到这里,张家秋一阵兴奋,几年来郁积在心中的忧虑一下子消失了一半。

万事开头难。一只扫帚看起来那么简单,可制作起来还真不是件简单的事,张家秋看着自己试做的两个棕丝扫帚,既不结实又不美观,不要说卖钱,恐怕白送都没人要。但他并不气馁,晚上躺在床上,他苦思冥想,在缺少设备和资金、不懂制作技术、缺少帮手的情况下,怎么把这个扫帚作坊运作起来?第二天张家秋找到村子其他几位有创业意向的残疾人,把想法告诉他们,大家表示愿意一起搞合作。

张家秋在检查扫帚质量是否合格

年5月,由张家秋牵头的“家发棕业加工合作社”正式成立了。张家秋远赴赣州、浏阳等地学习经验技术,并把浏阳的师傅请到家里来,手把手教工人技术,扎出来的扫帚美观好看、结实耐用。张家秋带着扫帚在各个乡镇、街道上门推销。功夫不负有心人,6个月后,高安、上高、袁州等地的客户纷纷上门下订单。市场打开了,但是生产场地的局限、劳动力的短缺、产品的单一性等问题又冒了出来制约合作社的发展,张家秋一时又陷入苦恼之中。

多方助力

年9月,袁州区残联理事长张智来到张家秋家中,代表区残联把元现金送到了张家秋手中,作为他的拓展生产场地启动资金;上坊村委会对留守村民认真筛选,把有劳动能力又有就业意向的村民推荐到合作社,帮其摆脱了劳力不足的问题;天台镇综治办主任魏仁甲是张家秋的帮扶责任人,他帮张家秋做市场调查,依托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实现产品由单一向多样的转变,从原来的棕丝扫帚增加到现在的粽叶扫帚、芦苇扫帚、竹子扫帚、铁扫帚等系列产品。这些原料除了棕丝每斤需要1元左右成本,其它品种都是零成本就地取材。魏仁甲还利用人脉关系多方协调,联系了宜春市环保局、袁州区部分中小学校等单位推销扫把,逐渐打开了产品销路,产品一时供不应求。年12月,区残联再次援助1万元,为合作社扩大生产助力。

合作社生产的大批量扫帚

柳暗花明

经过两年来的艰苦奋斗,张家秋在全体社员的共同努力下,在各部门的帮助下,成功开创了一番事业。

他告诉笔者,他生产的扫帚都是天然植物原料,很受市场青睐,现在一年可以生产扫帚3万只左右,每只可以赚1—5元。回顾这两年来的经历,张家秋深有感触:“我的合作社能有今天,要感谢*和*府对我的帮助和关怀,我终于明白,一个人只要对生活充满信心,世界永远是美丽的。”如今,张家秋的合作社每天都在繁忙的生产中,带动周边10多个有就业能力和意愿的残疾人、贫困户长期在合作社工作,成为村子里脱贫致富的领头人。

周边村民在合作社工作

张家秋凭着不屈不挠的闯劲和韧劲,硬是把一个不起眼的扎扫帚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一举扫掉贫穷,走上了创业致富路。年1月,他应邀参加袁州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召开的表彰大会,激动地接过了“最美袁州人”荣誉证书。

(供稿单位: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委组织部、区残联)

(中国组织人事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