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南昌和九江敢于斗争不怕牺牲激励我们接续奋 [复制链接]

1#

长江日报—长江网讯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员、革命群众被屠杀。白色恐怖和腥风血雨之中,8月1日南昌城头一声枪响,宣告中国共产党人以大无畏的坚决斗争,于黑暗中开启中国革命新的一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斗争精神。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是在斗争中成长和壮大起来的,斗争精神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南昌是江西省省会,也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之一。长江八大支流之一的赣江穿城而过,一江两岸风光秀美。

4月初,长江日报“华彩长江激越百年”采访团从武汉出发,乘“复兴号”高铁,先访九江,再访南昌,在这片曾被鲜血浸染的英雄土地上,展开“华彩长江激越百年”采访活动。

群众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参观。长江日报特派记者任勇摄

“九江谈话会”小楼照片犹存,南昌起义在此策划

九江古称浔阳,有着多年历史,是长江中游重要港口,鄱阳湖和赣、鄂、皖三省河流在此汇入长江,浩荡东流。

时值周末,九江城内春风拂面。滨江路是九江城最早的主干道之一。沿着江堤徐行,江畔的风饱含着长江特有的水的气息。路两旁,九江市树香樟恣意生长,香气宜人。

然而94年前的九江,乃至整个中国,都被笼罩在一片白色肃杀之中。贺龙在年刊登于《长江日报》上的《回忆八一南昌起义》一文记述:“记得八一南昌起义的前夜,内外情况是异常紧急的,蒋介石在四月十二日就在上海举行了反革命的政变与屠杀;五月二十一日长沙又发生了反革命的政变与屠杀;七月十五日武汉的国民党也公开叛变了革命。”

据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统计,年3月至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多人,其中共产党员2.6万多人。面对白色恐怖,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倒。九江市史志办副主任柳秋荣向长江日报采访团介绍:“毛泽东同志当时极力主张放手发动和武装工农群众。革命者越坚决,越可以制止反革命的进攻。”

年7月12日,中共中央指定张国焘、李维汉、周恩来、李立三、张太雷5人,组成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排除陈独秀的错误领导,确定了武装斗争的总方针。

在九江市博物馆,长江日报采访团看到原九江英租界海关的照片。年7月20日,在这栋小楼里举行的会议,犹如一声惊雷,掀起了中国革命的滔天巨浪。

柳秋荣介绍:“这次会议史称‘九江谈话会’,会议首次提议独立发动反对南京政府和武汉政府的军事行动,即南昌起义。”

与会者有5人,谭平山、李立三、邓中夏、叶挺、聂荣臻。“九江谈话会”后,中共中央派周恩来赶往九江、南昌,由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和彭湃4人,组成党的前敌委员会,周恩来任书记,组织和领导南昌起义。

7月30日清晨,张国焘到南昌向前敌委员会传达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指示,称起义需说服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统帅张发奎。但前敌委员会有更清醒的认识:张发奎态度动摇,与汪精卫联手是早晚的事。

起义迫在眉睫,张国焘却一意孤行。周恩来激动得拍了桌子。两次会议后,张国焘在多数人坚持发动起义的决定下,不得不妥协。

如今,位于九江浔阳区滨江路上的海关旧址已经不在,但人们都记得这里发生的故事。长江日报采访团路遇带孩子在此游玩的张姓老人,他告诉我们,南昌起义就是在这里谋划的。

一副麻将教育我们如何善于斗争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的讲解员向游客讲解南昌起义的历史。长江日报特派记者任勇摄

今年清明节期间,共有名参观者来到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向先烈们献上了鲜花。

纪念馆序厅正中,一只大手从崩裂的石块中伸出,扣着步枪扳机指向天空,这座石破天惊的雕塑,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惧强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象征。

游客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参观。长江日报特派记者任勇摄

一楼大厅内摆放着起义时南昌的交通图。“这幅图清晰地反映出,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对起义地点的精准谋划,充分利用了有利条件。”该馆研究馆员肖燕燕对长江日报采访团记者说,当时城中守敌有多人,起义部队有2.3万人,我方兵力占优;南昌对外交通只有一条南浔铁路,起义后敌军增援不易;南昌工农运动高涨,革命基础坚实,这都是起义可获成功的有利因素。

在斗争战术上,共产党人更是精心谋划。

纪念馆内,一副麻将被放在显眼位置。麻将的所有者是朱德。

朱德接到前敌委员会的任务,要求他牵制住敌军的几个团长。7月31日晚,朱德宴请城内驻军朱培德第9军23团、24团的团长与团副。朱培德和朱德同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是同学。

一番觥筹交错之后,朱德又提议打麻将。成功地拖住了敌军这两个团的团长和团副。这副麻将作为重要的历史文物,被纪念馆收藏在馆中。

“斗争是一门艺术,敢于斗争,还要善于斗争,注重策略方法。”肖燕燕说,从战略谋划到战术使用,南昌起义中共产党人展现了非凡的斗争艺术。

60多年前建馆至今,一直在寻找完善先烈名录

纪念馆二楼有一块电子屏,展示着参与南昌起义的名革命军人的名字。电子屏不停地滚动,英烈们的名字一闪一闪,犹如暗夜里的星光。

在电子屏上展示的姓名,只是少数。个,不足2.3万人的二十分之一。“由于起义时史料记录不足,加之起义距今已近百年,寻找难度越来越大。”肖燕燕说,从年筹建纪念馆起,就开始寻找这些革命先烈,至今没有停止步伐。

“多少志士无字姓,英灵化作万千松。在南昌起义中,共产党人、革命军人义无反顾,不怕牺牲,从来没有考虑到个人安危。”肖燕燕说。

年7月25日,周恩来身着灰色制服,手提黑色皮箱,在陈赓的陪同下由汉口秘密乘船到达九江。

据邓颖超回忆:“周恩来直到要离开武汉的时候,在晚饭前才告诉我,他当晚就要动身去九江。去干啥,待多久,什么也没有讲。我对保密已成习惯,什么也没有问。当时,大敌当前,大家都满腔仇恨。我们只是在无言中紧紧地握手告别。这次分别后,不知何日相会。在白色恐怖的岁月里,无论是同志间、夫妇间,每次的分离,实意味着死别呀!后来还是看了国民党的报纸,才知道发生了南昌起义。”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南昌起义时,这就是共产党人作出的选择。

7月26日,周恩来在九江召开会议,传达了党中央的决定:“认为形势既已如是,对在浔同志的意见完全同意。”并明确指出:“应该以土地革命为主要口号,把没收大地主土地列为政纲。”这统一了大家的认识。8月1日凌晨2时,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指挥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

起义中,张耀南是贺龙部队二十军军部后勤副官。

年建军93周年时,纪念馆电子屏新增21位南昌起义英烈,张耀南名列其中。其孙女张佳玉在名录墙前照相留念时,失声痛哭。“人民没有忘记他。”66岁的张佳玉在接受长江日报采访团记者采访时说。

张耀南参加过北伐战争、南昌起义、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共产党人不惧牺牲。南昌八一起义像划破夜空的一道闪电,让中国人民在黑暗中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在逆境中奋起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力量。”肖燕燕说。

毛泽东说:“从古以来,中国没有一个集团,像共产党一样,不惜牺牲一切,牺牲多少人,干这样的大事。”

全国唯一!南昌一消防中队命名“八一”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步兵学院坐落于南昌城中,被誉为“陆军人才的摇篮”。4月7日,长江日报采访团记者来到这里。虽已是春天,但天气仍寒冷,训练场上喊声震天,学员们在泥泞中实战化练兵,气氛火热。

在位于南昌的解放军陆军步兵学院训练场,学员在雨中进行战术练习。长江日报特派记者任勇摄

年5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视察了陆军步兵学院。学员们进行了阻绝墙跳水、翻越高墙、攀爬云梯等训练。

“我当时距离主席只有5米,主席的殷切期望深深鼓舞了我。”该学院学员陈刚告诉长江日报采访团记者,年他从地方大学入伍,年考入陆军步兵学院。从学生到战士再到学员,称谓发生了变化,但不变的是对党忠诚、听党指挥的信念,是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精神。

年在一场与外军的交流中,陈刚与多国军人进行枪械射击比拼。首次面对外军枪械,陈刚迎难而上,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取得第一名。

“我已经提交去西藏边防的申请。”陈刚说,戍边生活环境恶劣,要做好随时可能牺牲的准备。“我是党员,是军人,更在军旗升起的地方学习战斗过,为祖国人民守边关,没二话讲。”

一名老人在认真阅读九江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文。长江日报特派记者任勇摄

夜幕落下,华灯初上,八一起义纪念塔处游人如织。这里是南昌市中心,“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九个鎏金大字由叶剑英元帅题词,在灯光下熠熠生辉。广场上,孩子们在奔跑嬉戏,情侣们在窃窃私语,老年人伴着音乐在跳舞,不少人拿出手机,定格这美丽的夜景。

八一广场、八一公园、八一大道、八一大桥……南昌城中,随处是以“八一”为名的地名。

南昌市消防支队西湖大队有个八一中队,是全国唯一以“八一”命名的消防中队,其前身为当地的消防队,消防队员当年都参加过八一南昌起义。该中队战士魏刚曾与战友们一起穿越火场,救出15名重症病人。他对长江日报采访团记者说:“在生死火线,不怕牺牲,是‘红门’卫士的基本素质!”

“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是八一南昌起义革命精神的集中表现。”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何友良说,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密码之一,面对艰难险阻,敢于斗争,不怕牺牲,就会打开一片天,开创一个新境界。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研究馆员肖燕燕:

敢于斗争善战能胜是我们的制胜法宝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研究馆员肖燕燕。长江日报特派记者任勇摄

长江日报记者:南昌起义前,共产党面临着怎样的处境?

肖燕燕:陈赞贤是江西工人运动领袖、共产党员,年3月6日被国民党反动派诱捕。国民党反动派逼其签字解散工会,陈赞贤回答:“头可断、血可流,解散工会的字我决不签!”敌人恼羞成怒开了枪,陈赞贤身中18弹,英勇就义。他是江西第一位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共产党人。

当时,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共产党员数量由大革命高潮时期的近5.8万人急剧减少到1万多人。中国共产党异常艰难,中国革命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

长江日报记者:举行南昌起义表现出共产党人怎样的精神品质?

肖燕燕:要不要革命?如何坚持革命?这是当时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两个生死攸关的问题。有些意志不坚定的人,在这时候动摇、逃离,甚至背叛。但真正的中国共产党人,胸怀坚定信仰,绝不向反动派的屠刀屈服。他们从地上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又继续战斗。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的展品中有一把毛瑟手枪,是朱德在起义期间使用的手枪的复制品(原件存放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起义后,朱德在手枪上刻上了“南昌暴动纪念朱德自用”以作留念。

为掩护起义军主力,朱德指挥留守三河坝的人与敌钱大钧部近2万人激战三昼夜,最后为保存实力撤出了战斗。

得知起义军主力已在潮汕失利,许多人心情沉重,思想混乱。这真是一个异常严峻的时刻。朱德等立即率部隐蔽北上,穿山西进,直奔湘南。此时,这支部队与主力部队和党中央都失去了联系,孤立无援,缺衣少药,困难重重。一些人开始动摇:革命的道路还能走多远?起义军濒临溃散。

但朱德清醒地意识到,南昌起义这支武装力量决不能垮掉。他召开了天心圩军人大会。他说:“同志们,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强!”他用俄国革命作类比,劝说大家要把革命的前途看清楚,“中国革命现在失败了,但黑暗是暂时的。中国也会有一个年。只要保存实力,革命就会有办法,你们要相信这一点!”

朱德的话像火炬一样点燃了大家的斗志,使余下的多人团结在革命的旗帜下,成为中国革命事业宝贵的“火种”。

在革命最低潮时,一批革命志士依然执着追寻理想,勇于斗争,无畏牺牲。他们用生命捍卫了共产党人的信仰。

长江日报记者:南昌起义在历史上具有怎样的意义?

肖燕燕: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和坚强决心,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立起一面革命武装斗争的旗帜。

在血流成河、革命垂败之际,南昌起义用具体的行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坚定的、继续革命的信念,充分地表现了中国共产党救国救民的宗旨和不畏强敌、前仆后继的斗争精神,以实际行动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反革命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

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在年授衔的十大元帅中,朱德、刘伯承、贺龙、陈毅、聂荣臻、林彪都参加了南昌起义,叶剑英虽未直接参加起义,但为起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十位大将中的粟裕、陈赓、许光达,参加了南昌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建立卓越功勋的叶挺、彭湃、恽代英、廖乾吾等,参加了南昌起义。南昌起义产生如此多的将帅之星,这在世界战争史上是罕见的。正因南昌起义的重大作用,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此纪念日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长江日报记者:在您看来,南昌起义的斗争精神对于今天有什么启示?

肖燕燕: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重温南昌起义的历史,更具现实意义。南昌起义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一次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开始的标志。南昌起义中体现出来的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广大人民攻克了一个个难关,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敢于斗争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无论是革命年代的硝烟弥漫、艰苦卓绝,还是建设岁月的一穷二白、筚路蓝缕;无论是面对汹涌洪水还是肆虐疫情,每当严峻形势和斗争任务摆在面前时,敢于斗争、善战能胜,无疑是我们赓续传承的制胜法宝和精神密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面对国内国际各种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我们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在新时代传承和发扬南昌起义精神,就是要让我们永远保持斗争精神,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继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南昌大学响应“华彩长江激越百年”采访活动

两名大学生加入采访团

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石破天惊”雕塑前,大学生邓宇航和廖铖同长江日报采访团一起采访,不时向该馆研究馆员肖燕燕和讲解员熊恬提问,了解详情。

邓宇航和廖铖是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系大四学生。“华彩长江激越百年”采访活动得到了南昌大学的响应,该校安排新闻系大学生加入采访团,一同参与采访。

“得知长江日报的采访活动后,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我们对新闻学专业的89名学生进行选拔,最终选择了邓宇航和廖铖两名优秀学生参与采访。”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邢祥介绍。

邓宇航来自宜春,宜春市铜鼓县是江西省十大红色景点,秋收起义纪念馆、湘鄂赣革命烈士陵园都在这里。“我是幸运的,生在宜春,求学南昌,两个地方都有深厚的红色文化。”邓宇航说,报名参加长江日报采访团,是想以一名大学生记者的身份,同专家学者交流,深入学习党史。

共同采访期间,邓宇航、廖铖与长江日报采访团探访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八一广场等地,一边用笔记,一边拍照片、视频。在廖铖看来,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既是对新闻学知识的一次应用,更是对党史学习的深化。在采访后,邓宇航、廖铖同未能参与采访的同学进行了交流,分享他们的采访和学习收获。

(长江日报特派记者邓进姚传龙戴旻阳南昌大学大学生记者邓宇航廖铖)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