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高质量发展赣劲足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医院怎么样 http://m.39.net/pf/a_5112771.html

 ■编者按


  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时隔三年再次亲临江西视察,进一步提出“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重要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着眼高质量发展的大局大势,深刻洞察江西省情民意,为新时代江西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江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始终牢记并全力践行“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综合实力稳步增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区域发展更趋协调,生态优势巩固提升,人民生活日益改善,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赣鄱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全省11个设区市以“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的耐心和恒心,以“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热情和闯劲,推动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本报聚焦11个设区市发展亮点,推出“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地图”,看看江西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活力。


  ●九江实施“东拓、西连、南融、北跨”


  实施“东拓、西连、南融、北跨”发展战略。当前的九江,叠加了一系列的重大发展战略,包括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赣江新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等国家战略,包括建设大南昌都市圈、江海直达航运中心、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等省级战略,为九江争取*策支持、加强区域协作、拓展市场空间、提升开放水平,提供了难得契机。


  未来5年,九江将深入开展与*石、鄂州、*冈等市区域协作,适时启动瑞昌、庐山、湖口撤县(市)设区,把庐山变成“城中盆景”,把长江、鄱阳湖变成“城市水系”,着力构建“内五外三、跨江协作”的大九江发展格局。持续推进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和韧性城市建设。(记者王平)


  ●南昌“4+4+X”新型工业产业体系基本成型


  5年来,南昌产业全面优化升级。“4+4+X”新型工业产业体系基本成型,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新型材料产业先后跻身千亿产业,四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营业收入占全市工业比重从29.4%提升到41.4%。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从家增加到家。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8.1%,从.05亿元增长到.09亿元;三大国家级开发区全部迈入千亿行列,其中高新区主营业务收入在全省率先突破亿元。


  下一步,南昌将在加快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努力成为引领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引擎、支撑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枢纽和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现代都市。(记者许佳慧)


  ●新余形成钢铁、锂电两大千亿产业集群


  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扶龙头促集聚,构建以钢铁、锂电产业为主导的新型产业体系。支持新钢、赣锋等龙头做大做强,形成钢铁、锂电两大千亿产业集群。


  钢铁产业方面,着力打造包括新型钢材加工省级示范基地、五金工具产业园在内的优质钢生产基地。在做强主业的同时,重点主攻“钢结构,优特钢带、金属制品、电工钢”四大产业集群,形成以新钢为链主的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格局。锂电产业方面,着力打造全球锂电高地,力争年营业收入突破亿元。实施光伏产业重振计划,打造江西省光伏强市和赣西区域新能源产业集聚区。积极培育沃格光电、亿铂电子、盛泰精密等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产业龙头企业,打造国内特色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及江西智能制造样板和中部地区制造强市。(记者刘健)


  ●宜春新能源产业井喷打造先行示范区


  宜春全力以赴促改革、扩开放,攻产业、抓项目,推动新能源(锂电)产业迎来“井喷”之势,今年以来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挺进全省前列。


  实施新兴产业倍增发展计划,举全市之力推进新能源(锂电)首位产业发展,抢抓新能源(锂电)产业历史性发展机遇,全力推进宁德时代宜春新型锂电池生产制造基地、国轩高科宜春锂电新能源项目、合众汽车、创诺药业等已落地头部企业项目建设,扶优扶强紫宸科技、通瑞新能源、赣锋锂业、明冠新材料、清陶能源等一批细分领域领*企业,积极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关联项目,争创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打造江西新能源产业发展应用先行示范区。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建材家具制造与贸易中心,培育形成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工业高质量发展进入全省第一方阵。(记者胡琴)


  ●萍乡加快实现“产业升级美”


  作为“赣西门户”,未来5年,萍乡市将加快实现“产业升级美”。一方面,将推进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全力夯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基础,并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实施“昭萍英才”计划,着力构建市县共建的节能环保、电瓷电气、电子电路、压缩机等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同时,全力打造“千亿园区”,着力构建错位发展、优势互补、产业集聚、抱团协作的新型工业化布局。


  另一方面,将推进内陆开放赣湘合作核心区建设。聚焦长沙、株洲重点产业集群,着力打造对接长株潭的技术成果转化区和产业协作配套区。落实长江中游三省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部署,加快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记者陈建新)


  ●景德镇打造世界级陶瓷文化创意中心


  坚持品牌引领,做大日用陶瓷,实施陶瓷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努力培育一批规上骨干企业,致力打造一批高端陶瓷品牌,推动日用陶瓷量质双升。


  坚持推陈出新,做精艺术陶瓷,保护完善老鸦滩、樊家井、古城村等传统陶瓷特色工坊与村落,加快建设陶溪川、名坊园、三宝国际瓷谷、陶大小镇等文创平台,打造世界级陶瓷文化创意中心。


  坚持创新发展,做强先进陶瓷,把低能耗低物耗、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先进陶瓷作为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抢占现代陶瓷产业的制高点、爆发点。加快中日(景德镇)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先进陶瓷产业园、新平先行区建设,搭建检测共享、电镀集控、中试孵化等服务平台,着力打造国家先进陶瓷发展样板区。(记者余文斌)


  ●上饶做强做优两个万人口的大组团


  持续扩大向东开放,深化同上海市经信委的战略合作,探索打造沪饶产业合作区,大力推进衢饶示范区建设,积极融入G60科创走廊,奋力实现“融入长三角,中部走前列”的目标。


  大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因地制宜做强做优两个万人口的大组团。在中心城区,扎实推进广丰区、广信区、信州区和铅山县集聚发展,努力打造一个接近万人口的大城区;在滨湖地区,支持引导鄱阳、余干、万年三县协同发展,努力打造人口接近万的大湖区,力求以城乡布局的整体性重塑,推动市域发展的系统性提升。(郭睿记者夏昊)


  ●鹰潭聚焦三方面壮大重点产业集群


  聚焦提升“世界铜都”首位度,完善“八位一体”产业体系,大力发展铜精深加工业,持续推进铜企业智能化改造,加快建设千亿级铜现货交易平台,加大铝、铅等有色金属产业培育力度,深化与江铜集团地企合作,打造国家级铜基新材料产业基地,当好全省打造世界级有色金属产业基地的主力*。


  聚焦打造“智联鹰潭”2.0版,深入实施03专项试点示范,大力引进和培育物联网硬件制造龙头企业及电子信息企业,完善集传感器、射频识别、网络通信、终端研发制造、示范应用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加快构建极具特色的国家级物联网产业集群,推动物联网产业迈上千亿台阶,打造中部地区物联网产业制造中心。


  聚焦壮大特色产业集群,全力推动眼镜、大健康、精密制造、节能照明、雕刻、烘焙等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实现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新突破。(刘祚保记者王经纬)


  ●抚州绿色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努力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生物医药、汽车及零配件、新能源新材料、现代信息四大主导产业,文化旅游、中医药、大健康、数字经济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两特一深一游”现代农业产业。着力瞄准新能源汽车及配套零部件、高性能超薄电解铜箔,引进了一批“”项目,为抚州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推进科技创新,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战略合作,聘请38名院士为市*府科技顾问,成立高层次人才产业园、高层次人才联谊会,在全省率先探索科技攻关“揭榜挂帅”机制,吸引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来抚创新创业,全市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大幅提升。(记者舒晓燕)


  ●吉安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千亿产业”持续突破


  吉安市大力实施工业倍增升级行动,举全市之力不断做大做强电子信息首位产业集群,集中力量打造像合力泰、立讯、木林森一样的百亿企业,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千亿产业”持续突破;同时,培育壮大生物医药大健康、先进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绿色食品四大主导产业集群。


  完善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建设全国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实施“映山红行动”升级计划,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10家以上。打造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先进制造业协作区和内陆地区双向开放高地,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持续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吴冬贵记者范晶)


  ●赣州紧扣倍增升级目标全力扶持产业发展


  今后5年,赣州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和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三大战略”,全力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紧扣倍增升级目标,研究出台新一轮产业扶持*策,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推进强链延链补链和产业基础再造,培育1个亿元、5个亿元和N个亿元产业集群。推动现代家居产业向智能化、品牌化、多元化和个性化定制转型。强化有色金属产业资源掌控,建设永磁变速器、永磁电机和硬质合金、电子级高纯金属材料生产基地,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稀土稀有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积极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构建“芯屏端网”集群发展格局。打造全国纺织服装优质智造基地。推动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全链条发展,建设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培优扶强医药食品产业,打造全国知名医药及大健康产业基地。(记者刘火兵)


  编辑:李萌


  审核:金路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