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其中,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65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25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工程院选举产生8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20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江西共有6位科学家当选两院院士。他们分别是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李劲松(江西南昌人)、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周翔(江西上饶横峰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实验室主任谢明勇(江西宜春人)、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研究室主任周卫(江西九江湖口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陈掌星(江西上饶鄱阳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校长罗智泉(江西南昌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外籍院士)。
今年新当选的这些江西籍院士,在各自工作研究领域都作出了长久而卓越的贡献。
1、李劲松,男,年10月出生,江西南昌人,中科院特聘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年11月18日,李劲松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年7月毕业于江西农业大学畜牧兽医系,获理学学士学位。年7月毕业于扬州大学畜牧兽医学院,获理学硕士学位。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年8月至年12月在美国洛克菲勒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年1月起任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组长。现为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是干细胞与胚胎发育。曾荣获/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青年科技创新领*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中组部万人计划等。
2、周翔,江西上饶横峰人,和年在武汉大学分别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年在香港中文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马里兰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年11月18日,周翔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年起任武汉大学教授,现任武汉大学第三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以及科技部项目等。周翔长期致力于核酸化学生物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分子对核酸结构的识别及其功能调控研究、基于核酸化学技术在疾病诊疗中的应用。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曾任中国化学会化学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担任多个学术期刊如Acc.Chem.Res.等的编委。
3、谢明勇,男,年出生,江西宜春人;年本科毕业于江西工学院(现南昌大学)化工系,年在华东工学院(现南京理工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年获德国波恩大学营养学博士学位。年11月18日,谢明勇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现任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长期在南昌大学从事食品营养科学与技术领域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际食品亲水胶体基金会大奖等,年当选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近四年连续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指导的学生获杰青、优青、全国优博、IUFoST杰出青年科学家奖等。谢明勇教授长期聚焦食源性多糖与果蔬发酵方向开展研究,取得了系列工程化创新成果,带领团队创制了改善胃肠道功能和益生菌发酵果蔬等系列营养健康产品,并实现了产业化,催生出全新的养胃食疗和果蔬发酵绿色制造产业。
4、周卫,男,年8月生,江西九江湖口人,中共*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年7月毕业于江西农业大学农学系,获土壤学专业硕士学位。年7月毕业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植物营养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肥料研究室主任,二级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年11月18日,周卫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卫,长期从事耕地培肥与高效施肥研究。针对我国中低产田面积大,养分元素缺乏,化肥利用率低等重大问题,在破解低产土壤障碍、攻克中量元素缺乏瓶颈以及创新推荐施肥方法等方面作了系统的开拓性研究,为我国农业生产和植物营养学科发展作出了贡献。担任农业农村部植物营养与肥料综合性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副理事长;曾任计划首席科学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首席专家;获中央和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人才;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和省部级一等奖3项。
5、陈掌星,江西上饶鄱阳人,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卡尔加里大学国家讲席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非常规油气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外方主任。今年9月30日获年度中国*府友谊奖。年11月18日,陈掌星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年毕业于原江西大学(现南昌大学)计算数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后于年获西安交通大学理学硕士学位及年美国普渡大学理学博士学位。现为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终身教授、国家讲席教授(加拿大最高教授级别),首席科学家。陈掌星教授是国际著名油藏工程专家,在渗流力学研究、油气提高采收率工艺新技术、油藏数值模拟理论与方法、人工智能、可视化技术、技术转让和应用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果。在过去30年间,带领一支约80人的顶级科研团队,领导一个由十余家国际大型知名企业组成的研究联盟,致力于油藏工程、人工智能与水解制氢基础理论研究与创新。曾获美国福特总统奖、加拿大最高科技奖、工业与应用数学菲尔兹奖、“Killam”最高教授成就奖等。
6、罗智泉、江西南昌人,年获北京大学数学系学士学位,同年经美国数学学会以及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联合选拔(又称陈省身项目),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以及运筹学中心学习,并于年获得博士学位。年成为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终身教授。年至年,任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主任。年至年,任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终身教授。
年11月18日,罗智泉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自年5月,罗智泉教授被聘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校长,主管学术和科研。年3月,兼任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院长。年6月起,兼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腾讯AILAB机器智能联合实验室主任。
罗智泉教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优化理论、算法设计以及其在信息科学中的应用。曾荣获年美国运筹学和管理学研究协会(INFORMS)颁发的Farkas奖,以表彰他在最优化领域的杰出贡献。他在优化、信号处理及通信等领域的研究成果曾分别获得年、年和年IEEE信号处理学会、年国际通信大会以及年欧洲信号处理学会的最佳论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