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书记,我老婆刚刚生了,6斤半的胖小子,母子平安,感谢感谢。”5月15日晚上21时许,宜春市袁州区南庙镇坝源村村支书易宜琴的手机铃声响起,电话那头,传来村民易春平报喜的声音。
“恭喜了,平安就好。如果还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忙协调的,尽管联系。”已经连续在村里忙碌了8天的易宜琴用沙哑的声音回复道。
“一切都好,易书记不用担心,城区大部分地方解封了,相信等我们出院的时候,也可以顺利回村里的。”易春平难掩心中喜悦。
5月8日,袁州区按下了“慢行键”,全城进入了静态管理模式,坝源村被列入封控区,实行封控管理。然而此时,易春平的妻子夏彩霞已经怀孕38周,临近预产期,随时可能生产。“当时我们在排查,挨家挨户一共排查出15户特殊群体,夏彩霞的情况最为特殊。”易宜琴介绍说,针对这15户村民,村里采取了“村干部+小组长+志愿者”挂点村民的“三对一”服务模式,确保特殊群体日常生活不受影响。
了解到夏彩霞的实际情况后,易宜琴主动负责对接,每天给易春平、夏彩霞夫妇打电话,随时掌握夏彩霞的身体情况,医院,并嘱咐他们提前把备产物品准备齐全,以备随时生产。
“易书记,我肚子疼,感觉不太对,医院。你看现在我能出去吗?”5月15日17时许,夏彩霞拨通了易宜琴的电话,易宜琴赶忙联系医院,又叮嘱挂点干部袁建*、袁洲赶到他们家中帮忙。
“易书记,我老婆马上要生了,等不及了,我已经开车到村口了。”没多久,易春平语气焦急地打着电话,村里镇里道路设了不少卡口,他担心会受阻,忙联系易宜琴。
“你别急,我马上协调各卡口。”易宜琴言简意赅地说,一边派人往村口去,一边将紧急情况向镇里汇报。好在,各卡口眼看着夏彩霞不断发作,作为特事特办,赶紧放行,不敢耽误一分一厘的时间。
19时许,医院,通过“绿色通道”迅速进入了产房,20时30分,6斤半的宝宝平安降生。“易书记她们每天做核酸检测、守卡口这些防疫工作已经非常辛苦了,还每天关心我家的情况,一直到我老婆进产房,她都在给我发信息询问,真的是很感动。”易春平说,医院观察几天,等出院回家了,要带着宝宝给易宜琴和所有工作人员当面道谢,还要告诉他们,宝宝的小名叫做“坝安”,希望坝源村早日恢复往日的安详宁静。
审签:朱磊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