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么一群人,无论是深夜还是清晨都在国道执勤点、防疫卡口、封控区等来回巡查,与星光和风雨为伴,为广大市民筑起了一道道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为阻断疫情传播贡献力量。连日来,本报记者兵分多路,深入新建区、西湖区、安义县、进贤县等地,用文字、镜头记录奋战在一线的深夜“守门人”。
“舍小家顾大家,是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做的”
守门人:杨垣勇
年龄:55岁
3月21日晚,气温骤降至8摄氏度,凛冽的寒风裹挟着大雨,让夜晚更加寒冷。然而在安义县石鼻镇古楼村去往奉新县的分岔路口上,坚守防疫卡口的志愿者们不畏风雨,为村民全天24小时值班值守。杨垣勇就是其中的志愿者之一。
在石鼻镇古楼村防疫卡口,杨垣勇冒雨坚守在岗位,对过往人员进行排查登记,尽管撑着雨伞,但还是遮挡不住,雨水顺着额头、脸颊往下滴。“疫情期间,为了大家的身体健康,舍小家顾大家,这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做的。”杨垣勇说。
为全面堵塞防控漏洞,古楼村迅速组织村民进行了核酸检测,并自发组织志愿者在与奉新县交界的路口设置了防疫卡口,开展日夜巡查,做到24小时值班值守,为村民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我们这有几个志愿者,每个人守三个小时,11点到凌晨2点归我值守。”杨垣勇说。
疫情当前,无惧风雨。在安义县,像石鼻镇古楼村这样的守卡人还有很多,他们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舍己为公,甘于奉献,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筑起坚实“城墙”。
“作为一名党员,又是一名退役军人,我更要事事冲在最前面”
守门人:刘凯
年龄:37岁
“你好,请扫一下昌通码,并配合测温。外面雨大,不用下车。”3月21日晚上8点多,在进贤县高速西站,大雨如注,刘凯正在检查来往车辆车主的健康码和行程信息。为了避免车主被大雨淋湿,每当有车辆进入,他都会主动拿着印有昌通码的牌子上前。
刘凯是进贤县交通运输局综合执法大队副队长,从3月18日接到命令后,他便来到进贤高速西站,和同事们以及兄弟单位一起24小时值守。“作为一名党员,又是一名退役军人,我更要事事冲在最前面。”刘凯告诉记者,进贤高速西站来往进出的90%都是大货车,很多生活、生产物资都是通过这条路运输进来的。在认真检查、确认安全的前提下,他们都会快速放行。
刘凯告诉记者,他的父亲是进贤县交警大队钟陵中队的退休人员,前几天,父亲主动请缨支援南昌战疫一线,这个时候也在值守。“我妻子是一名医务人员,也在战疫一线,家里的孩子都是由外婆在照顾。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和职责,我的职责就是为大家把好关,守好进贤大门。”刘凯在湿漉漉的帽子里垫上一层卫生纸后,又转身走进雨中。
“疫情防控期间苦一点累一点没有关系”
守门人:程辉
年龄:38岁
3月19日,西湖区桃花镇池湾路一开放式小区被划定为封控区。为做好封控区居民生活服务保障,桃花镇组建了一支由50余人组成的防疫服务队伍,桃花镇综合执法队队员程辉也在其中。
夜晚来临,风声呼呼作响,程辉穿着防护服和队员们在池湾路封控区内逐栋楼房巡查,只要有居民出来或是有需求,就及时帮助居民处理。
“我们都没有想过封控区的危险,就是觉得应该上,而且我们大家都在。”程辉告诉记者,晚上,他在池湾路入口值守,确保封控区内人员不外出。“压根不敢睡觉,生怕出差错,疫情防控可不是开玩笑,必须紧盯不放,我们是‘三班倒’,3人为一组,确保封控区疫情防控到位。”这几天,累了的时候,就在临时搭建的防疫棚里坐一会儿,饿了就随便吃一点干粮填肚子,冷了就跺跺脚运动一下。但只要有人、车经过,便第一时间冲上前去,逐一进行排查、登记,同时还要提醒大家戴好口罩,宣传防疫知识。
程辉表示,疫情防控期间苦一点累一点没有关系,相信大家齐心协力,疫情终将过去。
“守好进入安义的‘第一道卡’,我会全力以赴做好”
守门人:洪俊
年龄:37岁
“您好,请摇下车窗,配合检查”“请出示昌通码、24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麻烦全程戴好口罩。”3月22日晚上10点,在安义县长均乡国道执勤点,洪俊正在检查来往车辆人员、司乘人员有无24小时核酸检测报告以及昌通码。
洪俊是安义县长均乡党委委员、常务副乡长,在当下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洪俊主动请缨,带领着39名乡村干部、交警、派出所民警、大学生志愿者,实行四班倒制度,一直坚守在防疫的最前沿。“守好进入安义的‘第一道卡’,我会全力以赴做好。”洪俊腼腆地说道。
长均乡国道执勤点是安义往返南昌、九江和前往宜春的重要交通路段,洪俊每天坚持守卡十几个小时,排查登记过往车辆人员、司乘人员有无24小时内的核酸检测报告,做好登记和劝返工作。此外,还协调防疫人员物资储备、人员用餐等各项事宜,切实筑牢安义县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
“为群众守护好这扇‘安全门’,我们责无旁贷”
守门人:万成斌
年龄:43岁
3月22日,下过大雨的南昌地面上湿漉漉的,阵阵寒风吹在身上,令人不禁打个哆嗦。在碟子湖大道与文化大道交界卡口处,数位“守门人”站在寒风中检查出入车辆。
晚上7点,交通协警万成斌准时来到卡口执勤。外面风刮得呼呼作响,万成斌站在执勤点,注视着前方的路口是否有车辆开来。连日来,他一直严守防控一线,与同事们全天候轮班值守。“我们分白班和夜班,夜班从晚上7点一直守到早上7点,到了白天会有换班的同事过来。”万成斌表示,旁边红色帐篷里几张小小的桌椅就是他们晚上休息的场所。
“您好,请出示一下昌通码及通行证。”万成斌拦下想要进入新建区的车辆,在防疫等方面检查后,才允许放行。“有时候会有运送物资的车辆通过,我们必须记录好车牌号,查明通行证才能让他们通过。”万成斌表示。
记者注意到,桌子上放了一份冷的晚餐,“有时候忙起来了,就顾不上吃饭。”万成斌笑道,“站好岗、值好班是我的工作,为群众守护好这扇‘安全门’,我们责无旁贷。”
“全心全意为群众生命安全负责”
守门人:廖霞
年龄:31岁
从3月18日开始,廖霞已记不清连续多长时间在岗。作为红谷滩区一家隔离酒店的医务组组员,廖霞深知自己身上的重担,在隔离酒店的任何工作都不得马虎。年出生的廖霞和同事们不惧艰险,认真仔细做好信息统计工作,让隔离酒店更加安全有序,为守好阻断疫情的大门贡献力量。
“隔离人员从社区转运开始,体温监测、登记信息、入住酒店等所有环节都需要丝丝入扣紧密协作。由于防疫工作的特殊性,这些环节容不得一点差错,大家要随时保持高度警觉,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廖霞介绍。此外,医务组24小时都必须有人在岗,完成每日入住登记,群内信息传达,并做好解除隔离转运工作,更重要是对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