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医院济南哪家好银行“揽储”拉高理财产品收益?
摘要: ■供图/CFP 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走红市场--- 相比惨淡的股市和巨亏的基金,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大放异彩,不论是发行量还是收益率都突飞猛进。从整体来看,银行理财产品的设计以稳健为主,投资工具的风险较低, 所以银行理财产品零收益负收益的比例很低。其中32.80%的产品为1个月以下的短期产品,其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61%;1个月至3个月的产品2488只,占比29.28%,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58%;3个月至6个月的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00%;6个月至
■供图/CFP
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走红市场---
相比惨淡的股市和巨亏的基金,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大放异彩,不论是发行量还是收益率都突飞猛进。业内人士昨天向解释其中的"奥秘"。从整体来看,银行理财产品的设计以稳健为主,投资工具的风险较低, 所以银行理财产品零收益负收益的比例很低。而今年货币市场资金趋紧导致市场利率攀升,再加上一些银行流动性短缺希望理财产品"揽储",导致上半年理财产品特别是短期产品量价齐升。
投资解读
■短期产品
平均预期收益率3.61%
普益财富报告指出,2011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不包括对公产品)发行数量为8497款,发行规模达8.51万亿元。其中32.80%的产品为1个月以下的短期产品,其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61%;1个月至3个月的产品2488只,占比29.28%,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58%;3个月至6个月的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00%;6个月至1年的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43%;1年以上的产品数量很少,占比只有2.27%,其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75%。发现,这样的预期收益率比去年同期上升不少。去年投资期限为半年的理财产品,收益率较高者只有4%左右,而1个月左右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大多为3%。
■投资较少涉及股票、基金
从投资标的看,银行理财产品一般是投向信贷资产、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工具、利率、汇率、股票、大宗商品、票据、指数等。据普益财富统计,从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的基础资产来看,主要集中在债券类、货币市场工具类和组合投资类,其中组合投资类包含了债券、货币市场工具、信贷资产和股票等。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债券市场类产品发行3606款,占比达到42.44%,其他类产品2971款,占比34.97%。与去年相比,结构转变比较明显的就是债券和货币市场类产品占比提高,已经占到一半左右。银率的数据也显示,2011年上半年,混合类产品发行3905款,占比41.7%;其次为银行间市场工具类产品,占比25.9%;债券类产品发行排行第三; 在市场占比较少的产品中,股票类产品发行101款,汇率类产品发行70款,票据类产品发行66款,大宗商品类产品发行22款,指数产品发行20款,基金类产品发行10款。
这些数据充分说明,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去向大部分集中在风险较低的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较少涉及风险较高的股票、基金等。而货币市场工具和债券类相关的投资品种,受市场利率的影响最直接、最明显。今年市场资金比较紧张,货币市场利率多次大幅飙升。比如6月22日,货币市场7天回购利率收盘飙升181个基点至8.81%,创下2007年10月以来的新高。当天全国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加权利率7.6157%; 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7.7226%; 买断式回购加权利率8.0852%,全部都是高位运行。在这种情形下,与货币市场利率相联系的理财产品本身就可能获得比较高的收益。 最明显的例证就是,银率公布的2011年上半年中资银行到期收益率前十名的产品中,有7款都是北京银行"心喜"系列挂钩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的结构性产品。
■银行招揽资金让利给客户
商业银行的专业人士同时认为,最近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日益攀升,是银行为招揽资金压缩利润空间让利给客户的结果。由于加息和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叠加效应,银行体系流动性空前紧张。6月银监会开始日均贷存比考核,商业银行普遍面临存款压力,而6月底正是年中大考的时候,银行不得不大量发行高收益率的短期理财产品"冲时点"。发行大量短期理财产品并竞相提高产品收益率以留住存款,成为商业银行缓解资金压力的普遍做法。当然。银行不可能长期让利,所以这种高收益率的理财产品难以长期维持下去,过了时点就会重新回调。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完胜股票和基金,但也很难跑赢CPI。根据普益财富发布的报告,今年上半年,到期银行理财产品共计7731款,其中到期收益率不低于5.50%的只有186款,仅占到期产品总数的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