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17年安徽各市GDP省会合肥,真的是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是缺少铜吗 http://pf.39.net/bdfyy/bdfal/150317/4592180.html
合肥

山川网:关于安徽省这篇,经济方面基本可以简单些带过了。因为之前已经有一篇关于安徽的重要推文,其中重点解读了安徽省当下的经济发展问题,在于本身的定位,大家可以自相回顾:《东南西北均不靠的安徽,究竟算是长三角还是中四角?》

所以本文中呢,我们重点把目光放在更有意思的事情上,关于安徽省的地理、文化与习俗之上。

在之前的推送中,小川也曾经提到过,长江和淮河两条河流,对于两岸民风的影响之深远。延续至今,这两条河流还依旧是中国地理学上和民间风俗上,关于中国南北方的分界线。

网络上素有中国“大内斗第一省”之称的江苏,之所以会形成苏南、苏中、苏北三块风俗和文化颇多不同的区域,根源就是在于长江与淮河的穿省而过。而安徽省,从地理纬度来说,是和江苏上十分接近的。所以长江、淮河两条河流对于安徽省的影响,同样十分深远。

闲话少说,我们直接上图来看: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明显看到,长江与淮河两岸,截然不同的方言语系。这里,我们逐一进行一下介绍:

中原官话(皖北):中原官话是中原民系和关中民系的母语,汉语官话的一个分支,是以洛阳雅言为核心的中国历代标准音的基础上而逐渐形成和发展。中原官话主要分布于河南大部、山东西南部、安徽北部、江苏西北部、湖北西北部、山西南部、陕西中部、甘肃东部、宁夏南部、青海东北部、新疆天山以南等地区,共个县市,中原官话的使用人口仅次于西南官话,达到1.67亿。

安徽省淮河以北的淮北、宿州、阜阳、亳州和沿淮以南的凤阳县、蚌埠(不含怀远县)、淮南(不含东部九龙岗、上窑、洛河等地区)、寿县(北部)、霍邱、金寨县(西北部)、长丰县(北部)等市县的话,均属中原官话。

江淮官话(皖北):江淮官话,又称下江官话,属汉藏语系汉语族官话,分为洪巢片、通泰片和*孝片。通常将南京话和扬州话作为江淮官话的代表音。江淮官话分布在江苏省大部、安徽省中南部,湖北省东部、江西省九江市局部及其它省份的个别方言岛,使用人口为多万,主体分布于江苏、安徽两省的江淮地区。

安徽省的江淮官话区,包括长江以南的池州、铜陵、芜湖、宣城、马鞍山等11个市县,和淮河以北的怀远县,江淮之间的合肥(除长丰县北部)、滁州(除明光部分地区、凤阳县)、六安市(除霍邱、寿县北部、金寨县西北部)、淮南(限东部九龙岗、上窑、洛河等地)、安庆(除望江县、怀宁县等赣语地区)等县市。

赣语区(皖西):赣语是中国汉语七大方言之一,为汉族江右民系使用的主要语言。使用人口在江西省境内主要分布在赣江的中下游、抚河流域及鄱阳湖流域以及周边、湘东和闽西北、皖西南、鄂东南和湘西南等地区。另外在浙江、陕西还有少数赣语方言岛。使用赣语的人口在万左右,约占中国人口的5%左右,世界排第三十八位。赣语可分为九片方言,以南昌话、抚州话、宜春话等为代表。赣语内部各方言之间的互通程度较高。

安徽省的赣语主要指通用于皖西南大别山南麓和沿江两岸的安庆市、岳西、潜山、太湖、宿松、望江、怀宁、东至县、贵池市西部及东南角等8个市县的方言。当地人传说,他们的祖先大概是在明初由江西的“瓦西坝”成批迁徙此地定居的。

徽语区(皖南):徽语,即徽州方言、严州方言,汉语13种一级方言之一,主要分布在钱塘江上游古徽州府、严州府大部、饶州府部分地区,使用人口多万。

皖南徽语徽语是现代汉语中新近被确定的十大方言区之一(也有专家认为是吴语的分支)。皖南徽语主要指旧徽州府及部分毗邻地区的方言。歙县、绩溪、旌德、屯溪、休宁、黟县、祁门、宁国(南鸿门乡等地)、东至县(东南部木塔一带)、石台县(占大区)等地的方言。

吴语区(皖南):吴语,又称江东话、江南话、吴越语。周朝至今有三千多年悠久历史,底蕴深厚。在中国分布于今浙江、江苏南部、上海、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福建北一角,使用人口多万。吴语是中国七大方言之一,有国际语言代码。

吴语是现代汉语的十大方言之一。安徽省的吴语主要分布在*山山脉以北和以东的14个县市范围内。其中太平县、泾县、石台县、铜陵、繁昌、南陵、芜湖县等地吴语的通用面较广。

方言是区域文化的最典型特征,安徽之所以能够形成一省之内如此多的语系共存,自然和其地形地貌抽不开干系:安徽省平原、台地(岗地)、丘陵、山地等类型齐全,可将全省分成淮河平原区、江淮台地丘陵区、皖西丘陵山地区、沿江平原区、皖南丘陵山地五个地貌区,分别占全省面积的30.48%、17.56%、9.99%、24.91%和16.70%。

如上图大家可以看到,安徽得益于长江、淮河及二河支流,所以全省整体地貌中,平原占据了一般以上的面积。全省16个地级市中,有两个地级市拥有较大范围的丘陵山地地形,分别是皖西的六安(著名茶叶六安瓜片的产地)和皖南的*山。*山风景极富盛名,这里也不必再多说。

如果大家觉得上图这份安徽地形图中,对于河流,尤其是淮河长江的众多支流展现还不够具体的话,小川再给大家贴上一份安徽水网地图:

大家可以清楚看到,整个安徽省内,北部、东部、南部地区水网密集,中部和西部相较而言没有非常密集的水路网。皖西地区上文中已经提到,属于六安所在的丘陵山地。而中部地区,自然就是安徽省省会合肥所在的地方。

小川曾在之前的多篇文章中提到过一个观点,水对于一座城市气质和性格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而合肥所在的地理位置,恰恰地形与安徽的其余城市均有明显不同,所以最终合肥发展成当下这样和皖南皖北气质皆差异较大的现状,完全可以理解。

时间往前倒推五年到年,那一年的合肥GDP数据为.34亿元,占比全省比例为24.19%;五年后的年,合肥GDP迅速攀升到了亿元,占比全省比例为25.72%。有所上升,但是上升比例不算太大。

年,安徽经济总量第二位的芜湖GDP为.63亿元,合肥是其的2.22倍;年,芜湖的GDP上升为亿元,合肥是其的2.35倍。同样是有所上升,但是上升比例不算太大。

年,安徽经济总量末位的池州GDP为.4亿元,合肥是其的9.98倍;年,安徽经济总量末位的城市变为*山,GDP为亿元,合肥是其的11.18倍。整体情况,依旧变化不大。

综合以上几种数据我们发现,虽然过去五年间合肥在省内的首位度有所上升,但是上升的比例其实比较有限。加之安徽总面积虽然不太大(14.01万平方公里),但是却被划分成了16个地级市之多。如此一来,我们发现安徽的各个地级市实力有显得有些薄弱。除了省会合肥之外,整体处于四五线城市的初级阶段。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安徽大致情况是大家“要穷都穷”的格局,所以省内基本没能衍生出真正的经济强市,地理位置又如此靠近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所以安徽成为了江浙沪三地源源不断的人口提供地。但是相比四川、河南这样的人口大省,安徽全省多万的人口体量也并不算太多。常年人口流失之后,经济的活力其实更缺乏有效的支撑。

合肥乃至安徽在近五年来最大的利好,就要说是中国铁路制定的中长期规划。在中国高铁全新的“八横八纵”规划中,共有三条高铁穿过合肥,并在安徽形成了“米”字型的交通重大利好。

同样是得益于这一高铁规划,合肥可以进一步将皖北、皖南多个省内城市连接起来,并且开始能够形成一定的人口吸引力。从长期来看,安徽想要借力长三角腾飞的可能性,远不如自己充分打造省会合肥来的靠谱。

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合肥其实更多应该把注意力放在皖北地区。因为传统意义上的皖南地区,在文化和风俗上都与当下的江苏苏南地区更为接近,由长江和高铁的连接,南京在未来对于皖南地区的辐射能力将日渐增强。其实这对于全省经济情况都还相较落后的安徽而言,未尝不是好事情。

合肥能够借力南京减少一些压力,专心把皖北地区调动起来,已经是大功一件了。要知道皖北与皖南不同,历史上就一直都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带动这一区域的经济发展,任重而道远。

*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