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甜蜜的事业记宜春市教体局驻万载县大坳村第 [复制链接]

1#

宜春市教体局驻万载县大坳村第一书记袁健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从生态资源中酝酿出生态经济,通过扶持养蜂大户,促进当地蜂蜜养殖产业发展,小小的蜜蜂为村里酿出了甜蜜的生活。

大坳村位于万载县北陲,海拔米,森林覆盖率达82.03%,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是一个天然的养蜂厂。从高处望去,错落有致的蜂箱,布满了整个山坡。这里就是大坳村产业合作社的养蜂基地。只要一有空,驻村第一书记袁健就和村干部一道,来看看蜂箱采蜜情况,问问蜂农有什么困难。段庭开是村里的养蜂大户,之前受蜂蜜品质不高、销售渠道不畅等制约,养殖规模一直在箱左右。去年6月,袁健在走访中得知这一情况后,积极争取扶贫资金,帮助段庭开扩大养蜂规模,成立了村集体养蜂合作社,并吸引32户贫困户入股。

袁健

宜春市教体局驻村第一书记

我们扶贫资金总共是投入了34万元,一次性打给我们的致富带头人,随着我们的销量越来越好,再加上我们市教体局的各个单位,包括我们社会各界人士对我们蜂蜜的认可,现在我们已经销售了多斤了,等于实际上直接带给我们的经济收入就达到了4万到5万元。

王茶香

万载县高村镇大坳村养殖户段庭开妻子

签订的合同产量交上去以后就可以拿到34万元,现在都不愁销路,我们只要把好质量关就好了。为降低养蜂大户风险,解除入股贫困户的后顾之忧,袁健与村集体合作社、产业致富带头人进行商议,决定采取“产品分红”的合作模式,来分摊致富带头人的风险。在这种模式下,养蜂大户不需要上交分红现金,只需上交公斤蜂蜜进行实物分红。

袁健

宜春市教体局驻村第一书记

他本身就在养蜂,它每年的产量最高的时候可以达到1万多斤,然后他交斤给我们,他也没有问题,如果你叫他交5万元给我们,有可能他心里还会发慌。为提高蜂农养殖技术,规范养殖流程,稳定蜂蜜产量和品质,袁健从外地请来养蜂技术专家,上门手把手给蜂农作培训,指导制定相关质量标准。通过现场培训和实地指导,蜂蜜产量从之前的每箱五、六斤,增加到现在的九斤多。

袁健

宜春市教体局驻村第一书记

我们是特意邀请了宜春比较知名的专家来到这三次了。我们现在采取双摇法,双摇法的目的就是前面第一遍摇的时候,把水蜜摇出去,第二次摇的时候割掉盖子以后再摇,它的蜜的波美度就会很高,它的品质就非常高。

王茶香

万载县高村镇大坳村养殖户段庭开爱人

养蜂碰到技术难题,他们给我们请来了专家指导,所以我们懂得了更多对养蜂的技术。养殖规模扩大了,产量和品质上来了,袁健趁势而为,将工作重心转移到蜂蜜销售的“最后一公里”上。找人脉资源、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