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媒体大咖来了一起感受魅力宜春 [复制链接]

1#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比较好 http://pf.39.net/bdfyy/xwdt/

8月25日至27日

中宣部“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团

走进宜春

3天时间里,来自人民日报、求是杂志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新社、江西日报、江西广播电视台等中央、省级媒体记者深入宜春基层,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直播等形式,生动展现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践行“四力”要求,用心用情书写宜春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故事和精彩篇章。(点击查看大图)▲

怎么样

是不是特别的骄傲

这些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哟

下面随着小布的镜头

和采访团一起领略大宜春的魅力吧~

温汤镇水口村

8月25日下午,在蓝天白云下、青山绿水间,采访团沿着干净整洁的村道来到宜春市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温汤镇水口村。这里翠竹秀丽,一座座依山而建的民宿犹如点缀于山间的一个个“微景观”,让人目不暇接。

“这里太美了!居住在这里的村民真是太幸福了!”记者们一下车,就喜欢上了这个小山村。

水口村位于温汤镇西南方向,以前因为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近年来,该村通过走“*建+思想道德教育暨精神文明建设+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发展之路,一改贫穷落后的面貌,为推进明月山全域旅游、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助力。

“以前村里还没发展旅游,我二十几岁就去福建打工了,那个时候挺辛苦的。现在我在家开起了农家乐,一年收入有四十万元左右,精神上也比以前充实多了,日子过得很舒心。”村民周自涛说道。

截至目前,全村已发展农家乐38家,精品民宿9家,年接待游客超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万元。

“宜春是一个四季如春的城市,今天来到水口村,感觉它名副其实。在采访中,我碰到一些村民,他们很愿意跟我们交流,分享他们的一些故事,还能看到他们脸上洋溢着笑容,精神状态非常好。”中新社记者刘占昆说。

在水口村的采访结束后,江西广播电视台记者胡康林感触颇深。他表示,每次来水口村都感觉变化很大,贫困户曾艳脱贫之后在家经营农家乐,她对小康生活的向往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我触动很大。希望通过我们的报道,能把江西老百姓走向小康生活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高安市坑源垃圾填埋场

8月26日上午,采访团驱车来到高安市汪家圩坑源垃圾填埋场。

“这里的风景很好,没想到垃圾填埋场也能建设得这么美!”刚下车,记者们纷纷感叹。站在该填埋场最高点俯瞰,覆盖的填埋库区与灰色的飞灰填埋区如同两块巨大鹅卵石并肩而卧,四周垃圾坝、截洪沟等错落有致,宁静、美丽,俨然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优美画卷。

“这几年坑源村变化最大的就是空气质量变好了,和以前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以前这里又脏又臭,苍蝇赶都赶不走,开窗、吃饭都受影响,山上的垃圾也会吹到家里来。现在垃圾填埋场建设得就像个公园,空气也好了,早上我们都会来这里散散步,再也没有人劝我搬走了。”村民徐海民说。

坑源垃圾填埋场始建于年,占地总面积.1亩,每天可处理生活垃圾余吨。为提升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坑源垃圾填埋场在进行环境治理和提升改造后,又大力建设坑源环保示范园。

据了解,坑源环保示范园将于今年10月完工,届时向公众免费开放。

奉新县万亩生态猕猴桃产业园

8月26日下午,采访团继续深入基层一线,来到奉新县赤岸镇万亩生态猕猴桃产业园和滨阳社区开展主题采访。

“几年前,我曾到赤岸镇的猕猴桃产业基地进行考察,以前这里的村民基本上都是单打独斗。今天看到这里成规模化生产,有猕猴桃标准化的筛选流水线、包装盒生产基地、固定厂房,并成为全县的经济支柱产业,我很震撼!”江西日报记者杨碧玉说。

奉新县有“中国猕猴桃之乡”的美誉,猕猴桃产业面积达8.5万亩。采访团来到万亩生态猕猴桃产业园,全面了解该县猕猴桃产业发展过程、现状及猕猴桃产业助力贫困户脱贫增收情况,并与当地猕猴桃种植大户、贫困户进行采访交流。

随后,记者们来到滨阳社区,了解奉新县创新社区治理体系,优化服务居民方式等社区治理的经验做法,并实地采访社区综治中心、居家养老场所建设等情况。

铜鼓县双红笋厂

8月27日上午,采访团来到铜鼓县双红村和东浒村进行采访。

双红村地处铜鼓县大塅镇大山深处,山路崎岖,翠竹成海,有毛竹林4.5万亩,笋资源丰富。为把双红竹笋做成产业,年10月,江铜集团投入万元援建双红笋厂。该厂建筑面积平方米,板房平方米,包含煮笋、漂笋、榨笋、蒸汽锅炉、烘干房和冻库等设施设备。

一下车,记者们就来到双红笋厂观看了竹笋加工过程。厂房里堆放了已经煮好和发酵后的竹笋,一进门就闻到浓浓的酸笋味。

“加工厂今年已收购加工春笋万斤,生产罐头笋20吨,玉兰片5吨,基本达到了设计产能。笋干加工厂二期工程将在11月投产,项目建成后预计实现利润万元。”江铜集团扶贫工作队队员胡坚介绍。

通过进一步与该厂负责人和部分村民面对面采访,记者们纷纷表示,依托自然资源,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使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一定能使双红村脱贫的路子走得更稳、更远。

“今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采访的这些细节组成了一幅完美的画卷,我们需要把它做好,呈现在不同的平台上,用报纸、微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