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推进城市“功能修补”行动,每个街道将建1处公益性健身场所
全面开展城市体检,摸清城市短板,提供“诊疗一体化”解决方案。近日,记者从政府部门了解到,年,我省将推进“功能修补”行动,积极推进城市公共服务、市政基础、污水处理、垃圾环卫、体育健身和应急保障等设施建设,完善城镇老旧小区配套基础设施,补足城市基础设施短板,促进公共服务设施合理布局,推动发展城市新业态,完善和提升城市功能。
公共服务:
形成15分钟步行便民社区服务圈
我省提出,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补齐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增强非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弱项,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水平。
优化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布局,落实国家社会领域基本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行动方案,依照公共服务各领域专业规划和建设标准,新改扩建一批教育、医疗、文化、养老、邮政快递园区和网点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强社区服务场所建设,依据社区管理布局规划,新建一批城市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站),对现有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进行升级改造,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基本形成15分钟步行便民社区服务圈。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大力发展线上线下社区服务业,满足居民多样化多层次社区服务需求。
市政基础:
年底基本完成窨井盖问题整治
我省提出,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设施更加完善,管理更加规范,承载能力明显增强。
修编城市供水、排水防涝、污水、强弱电、燃气等专项规划,继续推进地下管线建设,按照“同步规划、同步施工、同步竣工”原则,基本做到新建道路地下管网全覆盖。
提升市政设施管理水平,对已到大修年限、破损较严重的道路进行维修改造,对路面“白化”、“退化”严重的道路进行黑化改造,保持城市道路完好率达到95%以上,城市中心区、政府机关地段、商业街及交通建筑等重点地段应设盲道。深入开展隐患排查,全面摸清既有窨井盖存在的缺失、破损变形、松动错位、与路面凹凸不平等各类安全隐患,年底基本完成整治工作。
结合城市建设改造和城镇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改造,持续推进老旧供水管网、供电能力不足的电力基础设施及存在安全隐患的老旧燃气管网更新改造,降低公共供水漏损率,提高电网可靠供电能力和管网天然气覆盖率,提升管线安全水平和防灾能力。年,设区市城市供水普及率达到98.7%以上,县城97.6%以上。设区市城市自来水厂出厂水质综合合格率达到95%以上,城市公共供水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城市燃气普及率98.2%以上,县城燃气普及率93%(含)以上。
污水处理:
年底前基本消除城镇生活污水直排口
我省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要求城市、县城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分别达到45%、30%以上,所有市县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实现无害化处理处置。
推进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加快推进以污水截流、清污分流、雨污混接改造、清淤堵漏等为重点的污水管网建设和改造,不断提高生活污水收集能力。年底前,各设区市、县(市、区)完成污水管网调查问题整改。
加强污水管网建设维护管理,城市建成区内基本消除污水管网空白区域。建立完善城镇污水排入排水设施许可制度,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保障设施有效运行。开展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问题大排查整治行动,对城镇污水管网,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运行及污泥处置问题,城镇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问题开展全面排查,年底前基本消除城镇生活污水直排口,基本缓解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不足,基本消除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及污泥处理处置不规范、排放不达标等问题。
生活垃圾:
推进南昌市垃圾分类中转站建设
我省提出,加快生活垃圾设施建设,全省新增生活垃圾焚烧日处理能力吨、厨余垃圾日处理能力吨,城镇原生生活垃圾基本实现“零填埋”;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南昌市、宜春市中心城区分类中转站、分类运输能力建设,初步形成生活垃圾分类闭环体系;其他设区市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全覆盖。县(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全覆盖。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南昌市、宜春市达35%以上,其他设区市25%以上,县(市)20%以上。
推进南昌市泉岭二期、新余市二期、都昌县、兴国县、宁都县、于都县、永丰县、安福县、南丰县、崇仁县、余干县等在建焚烧设施项目建设;加快萍乡市、九江市、宜春市、景德镇市、抚州市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按照就近、便民、高效原则,建立完善回收站点,原则上每个小区设置1个回收站(点)。
体育健身:
每个街道建1处公益性体育健身场所
我省提出,加强体育健身设施建设,依据城市健身设施建设计划,推进全民健身设施建设,新建一批城市公益性体育健身场所(篮球场、羽毛球场、足球场、网球场或乒乓球场地),实现每个城市街道建有1处公益性体育健身场所。推进完善城市居住小区和改造的老旧小区或社区,配套建设规范的群众健身设施,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
持续推进城市绿道绿廊建设,新建一批城市型、郊野型、山地型绿道,年底各城市每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绿道里程达1公里以上。完善城市公园、公共绿地广场及空置场所健身设施,提升已完成“公园体育化”公园的体育服务功能。
老旧小区:年开工改造个小区
我省提出,推进城镇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开展城市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启动高品质智慧社区试点建设,继续在城市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中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
稳步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年年底前,年开工的个老旧小区、33.16万户的任务基本完工,年下达的个小区、42.42万户任务全部开工。推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和适老化改造,加大加装电梯和适老化改造支持政策力度,落实资金奖补政策,建成一批加装电梯示范项目。
扎实推进城镇棚户区改造。严格落实棚改范围和标准、防范金融风险,强化调度考核。年全省棚户区改造开工11.6万套。开展城市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建设完整居住社区。在全省选择20个项目开展高品质智慧社区试点建设工作。
加强老旧小区消防车通道标识标线施划及管理,铺设室、内外消火栓管网、增设消火栓,设置安装集中的电动自行车充电停车棚。一体化推进老旧小区智能快件箱和快递末端综合服务设施建设。
应急保障:
全面消除个城市内涝积水点
我省全面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建立应急救援信息共享机制,全面提高安全生产事故和自然灾害防范应对水平。依据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规划,修建一批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做好现有应急避难所的日常管理,提升城市应急救援能力。做好城市交通、供水、排水防涝、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运营过程中的安全监督管理。大力推进城区易涝点整治,全面消除年排查出的城市内涝积水点个。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