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奉新竹埠罗,道出了江西宜春一个千年村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什么药 https://m.39.net/disease/a_6160465.html

在江西宜春市,坊间流传着这样一句俚语:“高安伍桥何,奉新竹埠罗”,高安伍桥很多人都知道,而奉新的竹埠却鲜为人晓。今年国庆节前夕,我专程前去采访了一次。

竹埠,即现在的奉新县罗市镇竹溪村,竹溪是新中国成立后土改时期改称的。

竹溪村的历史非常悠久,它距新石器时代乌龟山遗址仅米。

后梁龙德二年,一位名叫罗延嗣的先人从外地迁此建村,罗氏后裔在此生生不息至今已有一千多年。

一条清澈的小河穿村而过。

竹溪给我的最初印象是,村里每家的房屋自成一体,没有一个统一的朝向。陪同我的老书记向我解释,先辈曾留下话,竹溪是“罗盘相”。大家都知道,地仙测风水用的罗盘是圆的,既然村里的风水像罗盘一样圆满,屋门朝哪个方向都兴旺,所以这个村子自古以来做屋堂就从不讲究朝向了。

千百年来,沧海桑田,岁月更替,历经战乱,竹溪遗留下来的古建筑只有村头这座明万历年间建造的石桥算是年代最久远的了。

似这座咸丰年间建造的清代古桥,村里还有好几座。

村里的古屋,最早的也只剩下清代建筑,且大都残缺不全。

这一栋侧墙和大门门面保存尚可,里面却倒塌殆尽。

唯有这一栋保存得比较完好。

不远处尚未倒塌的高墙依然在向后人顽强地展示着中华民族传统的建筑美。

幽长的石板路在一代又一代村人的脚下被磨蹭得光滑如许。

清朝嘉庆丁巳年重修的古井。既是重修,它的始建年代定然早了许多。老书记介绍,这样的古井村里以前有十八口,现在只剩下四、五口了;古时村口本有道由水塘组成的“七星伴月”胜景,现在已经了无痕迹了。

这个建筑群的门楼被村人称为“排头”,未毁时,从排头入内,整整有七重进的大屋堂,不难想象何等气派!

“务本堂”牌楼则是竹溪人引以为荣的地标性古建筑。

上面的砖雕“天官图”、祝寿图、劳作图、下棋观棋图、出游图惟妙惟肖,精湛至极。

村里古老的罗氏祠堂,已经破旧不堪。

在宗亲会的热心倡导下,族人慷慨解囊,捐钱捐物,今年开始了祠堂的重修工程。

这次不是单一的修祠,重修后的祠堂还将作为村民文化娱乐中心和幸福食堂,正好是上梁吉日,晚上将在这里举办村民们自发举办的国庆70周年文艺晚会。

村南不远处有一条平静如镜的大河,古时这里曾是有名的竹埠码头,是通往县城的水运要道。码头上贩夫走卒,商贾往来,船流如织;那时竹埠村由上街、下街、百头街三条大街组成,南北杂货,客店酒肆一应俱全,十分热闹,来往客商和歇脚撑排客在这里住上一夜,犹如到了小南京。

陪同的老书记说,绿荫丛中可能还能看到旧码头的石阶,我们想下去找一找,无奈杂树密集,且多处水打沙塞,难以寻觅了。

从这个方向望去,竹溪村宁静秀美,风韵可人。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经商氛围,历史上不仅从竹溪村走出去了不少成功的实业人士,优美的自然环境也熏陶出了造诣极高的文化名人。被瑞典皇家画院授予《世界最美艺术大师》荣誉称号,被荷兰皇家艺术学院授予“骑士勋章”,被誉为“中国六大艺术泰斗”的书法大家罗兰先生就是竹溪人,至今他还会常回竹溪老家看看。

竹溪人崇尚文化崇尚艺术的风气自古至今不衰,在竹溪村当了多年党支部书记、现任罗市镇文化站张的罗会钧先生,是个名副其实的“泥腿子”,却自小酷爱书法,自学成才,他的书法作品竟然被印上了法国邮票。

是夜,村干部热情地邀请我观看村里的国庆文艺晚会,村民们在演出中从心底里迸发出来的爱国激情深深地打动了我。

古老而美丽的竹溪村,你一定会活力无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