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宜春市的辖区调整,江西省第四大城市,为何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研讨会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5781283.html

首先,来聊聊宜春市的基本情况。宜春市是江西省的一个地级市,年,宜春市的粮食总产量达到了73.71亿斤,油料产量为27.03万吨,蔬菜产量为.93万吨。全年肉类产量为56.38万吨,其中猪肉产量有44.31万吨,牛肉产量是3.91万吨,羊肉产量为0.64万吨,禽肉产量为7.52万吨。

宜春市的生猪存栏有.31万头,羊存栏有27.51万头,家禽产蛋量达到12.43万吨,水产品产量则是37.97万吨。近年来,宜春市积极发展机械电子工业、新能源(锂电)、医药、电子信息和先进装备制造业等产业,成果斐然,逐渐构建起了“1+3+N”现代产业体系。

年,宜春市的常住人口有多万,户籍人口有多万人。同年,宜春市的GDP总量达到了多亿。现在,宜春市管辖着1个区、3个县级市和6个县,总共有10个区县,它们分别是:袁州区、丰城县级市、樟树县级市、高安县级市、上高县、宜丰县、奉新县、万载县、靖安县和铜鼓县。

那么,宜春市10个区县的区划框架,究竟是咋形成的呢?大家都知道,我国的行省制度始于元朝。经过元明清三朝几百年的调整和改进,内陆各省的基本框架才得以确立。元朝将全国分成了10个行省,像河南江北行省、江浙行省、四川行省、甘肃行省等。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在元朝行省制度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划分。

明朝时,江西省的大体框架就已形成。其实,我国很多省份的区划都是在明朝时形成的,像河南省、福建省、山东省等。17世纪中期,清朝逐渐消灭了各地的农民起义军和南明势力,坐稳了江山。

到清朝嘉庆皇帝在位时,江西省的区划格局已基本定型。当时,江西省被分成了13个府,包括南昌府、瑞州府、袁州府、临江府、吉安府、抚州府、建昌府、广信府、饶州府、南康府、九江府、南安府和赣州府。在清朝统治时期,宜春市下辖的各县,分别归南昌府、瑞州府、袁州府、临江府等几个州府管辖,自身并未形成州府级别的区划。

年清朝覆灭,之后中国陷入军阀混战。那时,军阀混战严重破坏了江西经济。到了40年代末,大规模战争基本结束,中国进入战后重建、恢复生产、发展经济的新阶段。这时,江西各地陆续成立了地级市和专区,如南昌专区、上饶专区、九江专区等。

在20世纪40年代末,宜春市所管辖的各个县,被划分到了南昌专区和袁州专区。其中,南昌专区包含了10个县,包括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丰城县、新淦县、清江县、高安县、奉新县、靖安县和安义县。袁州专区则下辖了8个县,有宜春县、萍乡县、分宜县、新喻县、万载县、上高县、宜丰县和铜鼓县。

年,因为区域管理和建设的需要,袁州专区被撤销了,原来下辖的8个县,全部划归南昌专区管理。同时,南昌专区的新淦县,被划入了吉安专区。经过这次区划变动后,南昌专区的区划范围,变成了17个县,比现在的南昌市大很多。年,在江西省新一轮的区划变动中,为了扩大南昌地级市的管理范围,进一步增强南昌市的综合实力。

南昌专区下辖的南昌县、新建县,被划入了南昌地级市。同年,南昌专区的进贤县,被划入了抚州专区。年,南昌专区的行署机构,从南昌搬到了宜春县城,南昌专区也改名为宜春专区。到60年代初,宜春专区的区划框架,进一步调整为14个县。60年代末,全国所有的专区都改名为地区后,宜春专区也改名为宜春地区。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经济开始高速发展。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江西省下属的各个地区,陆续开始了一系列的区划调整。年,宜春地区在几个乡镇的基础上,组建了宜春县级市,此时宜春地区的区划框架,调整为1个县级市、14个县。

年,新余地级市成立,宜春地区的分宜县划归新余市,安义县则划入南昌市。年,宜春县撤销,并入宜春县级市。80年代中后期,宜春地区各县发展迅速,丰城、高安撤县设市,清江撤县建樟树县级市。

到90年代末,宜春地区的区划格局变为4个县级市、6个县。年,为了经济发展,宜春地区被撤销,设立了宜春地级市。同时,宜春县级市也被撤销,设立了袁州区。到21世纪初,宜春市形成了1个区、3个县级市、6个县的区划格局。

进入21世纪后,宜春市出于区域建设的综合考虑,陆续组建了经开区、高新区等几个新区。这些新区属于功能型区划,通常不会被计算在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